我与“无意识写作”

说起来“舞文弄墨”一直是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我却认为自己从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一次神使鬼差的偶然机缘,撞进了报大人的写作营。和一群都渴望激活写作细胞的“同类”一起,在网络空间,开始了一段神奇的写作体验之旅。

在写作群里,第一次听到报大人讲解的一种写作方式叫“无意识写作”,有点将信将疑。之前只听说过“意识流”这个词,怎么就突然变得要“无意识”了呢,“无意识”在医学上就是失去知觉,英语单词是“unconscious ”,一个失去知觉的人还能写作吗?

其实“无意识写作”这个词,并不是报大人的首创,它来自美国知名女作家布兰德1934年出版的《成为作家》一书。这本书(遗憾我至今还没有看过)里提出的“无意识写作”方法,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影响了致力于写作的几代人,一直到今天影响依然不减。报大人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位“无意识写作”的忠实的实践者,并且对此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经验。他的每日一更,内容鲜活,而且基本都是精彩长文,如果不采用这种“无意识写作”的方式,按报大人自己的说法叫“喷射式写作”,很难想象每日能有那么大的输出量,持续经年累月。

据我个人简单粗暴的理解,所谓的“无意识写作”就是一种信马由缰,想到哪就写到哪,不预先准备写作大纲,不提前做文章的结构布局,不考虑文章的逻辑,只是就着一个话题,不停地写下去,写下去,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让“笔头”自由的驰骋。尽量不停下来往回看,不去考虑修辞的准确性,尽量不要去修改。一气呵成。围绕一个话题把所能想到的联系上的东西都尽情写出来。

“无意识写作”的训练建议在每天的清晨,在大脑没有受到任何其他信息干扰的时候,每天坚持采用上述方法来写作半小时。坚持一年,就可以培养出随时随地的写作能力。

原来,我写东西是比较慢的,常常从一开始就斟字酌句,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注意两段之间的起承逻辑。经常写半截就回头不断地改,以至于后面的思路需要不断的重头缕,常常耗时很久才能完成一篇文章。

听完报大人的经验分享,我试着用“无意识”这种方法去写了几篇东西,果然觉得有一点神奇的感觉,每次也能有那么一点“文如泉涌”,能“喷出”不少好东西出来,一个很小的话题,一会儿就能“喷”出2000字。待你写完再回过头去看,似乎整篇逻辑也不算太差,并且,并没有太多需要修改的地方。真的让人“惊艳”。瞬间增加了对写作的信心。

作为这期写作营的最后一次作业,我把点滴的学习心得和笔记做一个简单小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写。

一个具备一定语言文字基础的人,只要有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和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想法,都可以打开笔端,让想法“流”出来。就像自来水,只要你管道里“有水”,拧开水龙头,水自然会流出来。

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生活,都沉睡在大脑里,也许连自己都不意识。就像包裹得很紧的一个蚕茧。当碰到一个话题的时候,只要拎出一根丝线的线头,不停的拉扯,慢慢地抽丝剥茧,沉睡的东西都会一点点的被拎出来,串起来。当你的积累越精彩,抽出来的丝质就越好。储存的水越多,流出来的就越多。

其次,写自己有感觉的话题。

要有写作的冲动,或者找到一个一触即发的点。

当一个有感觉的话题提出来,脑子里会立刻聚集很多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出来。一但有了感觉,就立刻开始无意识写作,让思想插上翅膀。实话,参加写作营以来我一直是在手机这个小屏幕上写作的。早上或晚上,然后就是碎片时间。感觉这样随身写作更“方便”。(并不推荐)

在写作营,老师每天都会布置写作话题,供大家练习,有的时候遇到自己有感的话题,很快就写出来了。而有的话题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要说些什么,就搁在那里了,想“喷”也喷不出来。对于每个话题,写作营群友的反应都会不同。写出来也是“百花齐放”,奇思妙想。可见得创作是极其个人化的。

不过也有例外,有两次的作业话题都非常有感,一次是读郑愁予的诗作《错误》,一次是读周梦蝶的诗《善哉十行》,据诗写一篇想写的文字。也许是原诗太美,美到让人一时语塞,已然无从下笔。

第三,不断充电补充营养。

充实大脑,滋养心灵。接触新鲜的话题,增加触发点,激起写作和表达的欲望。

读一本好书,听一场音乐会,看一个展览,或者到户外去,看看市井生活,游游园林山水,看看四季花草。或者去接触一些不一样的人,不管是普通人或者精英,观察他们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四,感知生活。

感知一花一世界,感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作并不需要太多的描述和形容,而是要更多的洞察和细节描写。

做一个细腻和敏感的人。同样一个场景,一个瞬间,对有的人毫无觉察,而对另一些人则可能感动万分。同时也要深刻地感知自我,剖析自我,打开自己。

只要生活的积累足够丰厚,写作的思源就不会枯竭。不管是遭遇到坎坷曲折,还是享受的幸福与快乐,一切都是人生的恩典,一切都是写作的源泉。有说,一位60多岁才开始识字的农村老大妈,竟然成为了一个优秀作家。我想,是她一辈子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创作来源。文字只是给她提供了一个表达工具,

最后,和文字做朋友。

听了沐沐老师关于人与文字关系的心得分享,获益良多。不要把写作当成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这只会人为的给自己增加写作的阻力。要亲近文字,和文字做朋友,感知其中的美妙。就像享用一顿饭,不止是为了吃饱,而要细品其中的美妙滋味。要让文字与人的关系,像人与阳光和空气的关系那样自然。非常羡慕沐沐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美妙体验。而我还在向往中。

方法再多,不坚持练习也是白搭。所以继续写作吧,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无意识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