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一书的作者是去年在两会中火了一把的中学校长——唐江澎。
在全国两会上,唐校长铿锵的话语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他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时间,这位来自基层的中学校长顿时火遍了大江南北。
这次因了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地去走近这位中学校长。
唐江澎校长的个人经历也颇带有些传奇色彩。他走上教育,遇见教育,是一种偶然的凑巧,但也是一种宿命的必然。也许,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的结合。
那是1979年高考,唐江澎的高考成绩名列陕西省洛南县全县第一。但因患过小儿麻痹,无缘大学。在失落痛苦之余,唐江鹏就在家辅导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学生成绩很好。时任洛南县教育局局长张松智大笔一挥,把唐江澎安排到县一中,月薪28元。一个冬天的夜晚,唐江澎偷着给学生上课,被校长旁听,校长用一撮儿葡萄干,把他“诱骗”到高三讲台。在1993年,他背着一麻袋证书南下无锡。2006年,担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什么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就是回归教育的常识。为什么这些常识反而在现代社会舆论当中这么火热,可见很多常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丢失。
唐校长说:“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唐校长在书中分享了经历的学校教育。
1932年,匡村中学确立“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教育哲学,提出“道德、学业、才能、身体”四个方面的训育标准。
匡村中学“十大训育标准”:
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
陶冶言行一致之美德,
涵养至公廉洁之节操,
激发舍身为国之精神,
鼓励服从团体之主张,
训练谦恭温和之体貌,
养成灵敏精密之头脑,
练习增加生产之技能,
培养节俭耐苦之习惯,
增进活泼愉快之态度。
从十大训育可以看出,“体魄”“美德”“节操”是放在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位置。
一个健全的人,首先是要有健康的体魄,没有了健康,还能谈其他吗?因此,教育承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强健的体魄。
这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我是70年代末开始进入小学的。因先天身体条件差,三岁以前父母每天带我上医院,在当地被医生封为“三类苗”,就是那种身体素质特别差的孩子。
但是,在我上小学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那时,学校早上要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还因地制宜开设了现在看来都很奢侈的游泳课。印象中,我们一周开设一节游泳课。前几节课老师教授游蛙泳的基本动作。我们每个孩子把自己的凳子端到操场上,身子趴在凳子上,头和退都悬空,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划手,埋头,蹬腿。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学会就随母亲工作的调动转学走了。后来在小学、初中及四年的师范学习中,学校都一直注重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让我原本瘦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终身受益。
唐校长在书中分享了匡村中学体育训育标准:
1.锻炼体格,使心身发育健全,以做振兴民族之准备。
2.从团体运动中培养耐劳、自洽、忠勇、合作、守纪律及其他公民道德。
3.养成生活所需要之运动技能。
4.增进机体反应之灵敏。
5.养成优美正确之姿势。
6.养成以运动为娱乐之习惯。
我又联想起这几年在融汇沙小遇见的年轻教师们。他们大多都是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物质富裕的时期,生活条件优越。然而,年轻教师们的身体素质却往往差我很多。一遇见天气变化,他们就感冒了。一到期末繁重的任务来临时,就招架不住接连请假来了。有的甚至刚刚走出象牙塔,就成天吃着这样药那样药,这都是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的表现。
没有强健的体魄,怎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
因此,强健体魄,应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而不是多那几“分”。
特别赞同唐校长的观点:我们应从“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
再说说好的教育要培养“优雅生活者”。大多数的人们认为,“优雅”一定是有钱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国民整体对人的发展的片面认识。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社会矛盾已经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中,需要从小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水平,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认识。
唐校长在书中分享了匡村中学美育标准:
1.能够保有对美的感受力。
2.在生活中能够欣赏他人的卓越,同时能够热情、幽默、平和、从容,有很优雅的生活姿态,有品味感、品质感。
3.能够给他人和这个世界带来美感和快乐。
这使我联想起生活中的拍照这件事来。现代信息社会,人人都有一部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拍照,在以前是一种专业人士干的工作,在今天已经成为大众的日常。
然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拍出有美感的照片来的人没有几个。大多数人举起手机,手指轻点一下,形成一张照片,只是留下了一个记录而已。图画中的人物怎么样完全不考虑,画面内容是否突出主题也不用思考,这说明了人们以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经历过这方面的训练。
如何构图?如何取景?如何选择角度?如何突出重点?如何让画面看上去有和谐之感?远近、高低、大小、错落等等,都应该是拍照时应该考虑的。
我突然又回忆起一件有关审美的事情来。有一次,学校的露台上要摆放木制的花盆。花盆里盛开着玫红色的杜鹃。花盆有的高,有的低,怎么摆放起来才具有美感呢?后勤主任指挥工人摆弄了半天,也没找到感觉。我撞见了,给他们提出了建议,高低搭配,分组摆放。高花盆搭配着低花盆,旁边再配上一个陶瓷花盆,三个不同的花盆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组,错落有致,富有节奏的美感就产生了。几组花盆摆放在长长的露台上,高低错落,三三两两的组合,就像那不同的音符,奏出一支和谐优美的乐曲。
我读师范的时候,选修过美术,也习过书法。对艺术之美不精通,但有个粗浅的认识。
摆放花盆这样一件简单的小事,也蕴含着对美的认识。任何一件事情的外部呈现,其实都是内在的思维及认识的体现。
后勤主任没有审美是硬伤!
如果没有接受过艺术熏陶的人,或许在这方面的知识是欠缺的。所以,学校教育也应重视孩子对美的感受力的培养。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美育的熏陶,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教育的常识。
将教育的常识和教育的理想完美融合,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这是作为有教育情怀的师者的终身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