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读《老残游记》----“赃官可恨,清官尤可恨”

  “一身侠肝义胆,可叹棋局已残。”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是作者刘鹗的代表作。小说以摇串铃的江湖郎中老残两个月的短暂游历为主线,展现了晚清社会官吏与平民两个阶层的生活现状。刘鹗在书中的自序上说:“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不难看出,这篇小说为作者在见过时局动荡下的社会众生相后,奈何自己已逐渐年迈,挽救时弊而力不从心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小说以游记的形式,以游历为线索,借精通医术而又有政治抱负的老残在游历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展现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挽救时局的决心。

图片来自百度浏览器

“始于词句,陷于才华”

结识刘鹗,结识《老残游记》,是由于作家舒明月的推荐。在她的书中,列举了《老残游记》里第二回的千佛山、大明湖的景物描写:

“到了铁工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十里长的屏风......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话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两个绮丽恢弘的比喻让瑰丽的色彩充塞宇宙,大块的色彩渲染,让人仿若身处其中,实在令人无限陶醉。冲着这一段出彩的景物描写,开始去搜索、拜读这部作品。随着阅读的深入,作者在用词方面的锤炼上,让我不得不叹服“怎会有如此好的文采”,一段文字从头读到尾,让人仿若打通了任督二脉——酣畅淋漓得很!

刘鹗不仅对色彩的感觉和描摹能力让人无法比拟,他还精于譬喻。比如在第二回黑妞白妞说书的片段中,他形容黑妞说书“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而对白妞说书就更是“实力派大炫技”了:“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段比喻简直了!看得我心上痒痒,真想穿越到当时的园子里,去一听为快!刘鹗对于文章细节的刻画和氛围的渲染,深深让我折服,真真是“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后来,在网上检索了一下他的生平,啧啧......活脱脱的“大牛”。他精于算学、医学、水利,并留心西洋科学;他既有传统文人的精妙感觉又不耽于其中,对时局颇具见识,而且还是个实干家,主张修铁路、开煤矿、兴办工商企业、治河、赈饥样样上手。这种文理工商医诸科通吃,左手社稷民生,右手风花雪月,简直符合我想象中的男神形象。

刘鹗

“江湖诞缪倒悬,苍茫清浊难辨”

这本小说最需凝神的地方,个人认为在第九回和第十一回。在第九回中,申子平受家哥申东造之托,去往平阴县寻找刘仁甫,在风雪夜途中,借宿在一女子家。与那女子探讨了黄龙子关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关系的看法和对宋儒提出的“存诚”的辨析。

“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且凡道总分两层,一为道面子,一为道里子,而他们道里子相同,道面子就各有分别

在黄龙子看来之所以“道里子”相同,因这三教都在诱人为善,引导人处于大公。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道面子”大小不一,又在于三教中,只有儒教公的最甚:孔子一生遇见了很多不佩服他的人,如长沮、桀溺等,而孔子反赞扬他们。这便是公,也是儒家“道面子”较于佛道大的缘由。所以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而佛、道两教,就有了偏心:惟恐后世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出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吓唬人。这还是劝人行善,不失为公。甚则说崇奉他的教,就一切罪孽消灭;不崇奉他的教,就是魔鬼入宫,死了必下地狱等话:这便是私了。

我对宗教并无过多了解,对于这一部分我只能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表示我的感受:“殊途不妨同归,异曲不妨同工。只要他为诱人为善,引人为公起见,都无不可。”

申子平认为宋儒的“存诚”使后世受惠不少,人心由此而正,风俗由此而醇;而女子认为宋儒说好德不好色,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忽视人之本性,是极其不诚实的。文中有女子这么一段据理力争、十分有亮点的辩论:“圣人言情言礼,不言理欲。删《诗》以《关雎》为首,试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至于‘辗转反侧’,难直可以说这是天理,不是人欲吗?举此可见圣人决不欺人处。《关雎》序上说道‘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是不期然而然的境界。即如今夕,嘉宾惠临,我不能不喜,发乎情也。先生来时,甚为困惫,又历多时,宜更惫矣,乃精神焕发,可见是很喜欢。如此,亦发乎情也。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止乎礼义矣。”不得不说,这位女子对于“食色,性也。”看得格外通透,较之当时社会上对情爱避而不谈的女性,她显得异常开朗明理,不似那般迂腐刻板。

在第十一回中,黄龙子的“北拳南革”观点,个人认为过于偏颇,他将其视为乱党,一概否定了两种运动带有积极性的出发点和目的;但对于黄龙子准确地预见了未来几十年后发生的两种运动的预知能力,实在令人咋舌。

图片发自百度浏览器

“赃官可恨,清官尤可恨”

“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本书最大的亮点便在于此。他以玉贤、刚弼、张宫保三个清官乱判案为例,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

玉贤,因办强盗案办得好,被山东巡抚举荐为曹州知府。他不贪污受贿,“秉公办案”,使当地强盗案数量与日俱减,甚至民风好到了“路不拾遗”的状态。但随着老残的打探才发现,这里民众的生活并不像外人口中宣扬得那般安和,谈起玉贤,各个便如临大敌,纷纷说“好”。

玉贤的办案手段实在过于狠毒,在他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其中多半是良民。在老残与书铺的人交谈时,书铺里的人道出了玉贤的真相,“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而上了站笼的人很少有活着下来的。

在书中就细致描写了玉贤办理的一件强盗案:强盗偷了一个包袱,官兵紧追不舍,强盗急忙将包袱扔到了一家姓于的院内,结果玉贤不分青红皂白,认定强盗就在于家,秉着“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原则,他将于家所有人口“站笼”,结果于家全被杀害。甚至在老残深感“苛政猛于虎”,题下诗:“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时,店小二惊恐地提醒他赶紧逃命去,切不可在外谈起这首诗。足以见其影响力之深。

刚弼,一个“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刚愎自用,办案主观武断,曾拒绝巨额汇款,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在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时,主观臆断,认为魏氏管家是为了掩盖罪行,而向他行贿,便认定魏氏父女是杀人凶手,严刑逼供,魏氏女为了父亲少受刑罚,含冤认罪,而刚弼则逼迫她说出同她一起行凶的奸夫,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幸得老残出面请白太公审判此案,才还了魏氏父女的清白。

张宫保,是一个貌似贤良的昏官,表面上求才若渴、礼贤下士,实则黑白不分、昏庸糊涂得很。“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不进行实地考察,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

刘鹗在自评中也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眼所见,不知凡几矣。”作者刘鹗用犀利写实的笔墨,向我们揭示了一幅幅“清官”可恶的面孔,展示了此类“清官”与赃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戒学堂】读《老残游记》----“赃官可恨,清官尤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