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2.3:浑浑噩噩的三年级

心无所恃  随遇而安

      在八仙筒镇待了近1年,我从二年级下学期读完三年级上学期后,家里因为生意不好,又决定搬家了。这次又再次搬回开鲁县了,这次没有回到小街基镇,而是来到一个叫建华镇的地方。父亲带我去入学那天就觉得昏昏沉沉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内心是对这个地方有排斥,以至于我在这里的记忆少之又少。只记得成绩一直都还不错,但这里对教育设施也不怎么重视,而且小镇的经济也不景气,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只有十天一次的赶集热闹些,其他时间就空荡荡的。

  我在和同学相处上,还是比较容易和大家融入到一起的,而且到哪里都会有三四个玩的很好的朋友,不过时间长好多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有一个小女生叫海燕,应该是因为宋小宝的“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才记住的吧。让我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在学校每年都有放风筝比赛,都是同学和家长们亲自动手做的,还记得和父母一起做的大燕风筝很漂亮,而且非得特别的高,就在参加比赛后没几天,和母亲一起放风筝,被风刮到电线杆上了,是高压线那种,所以就没有拿,后来可能被镇上电工检修时候扔了,内心一直觉得挺可惜的。

  就在这一年,我和母亲暑假的时候一起回温州了,这个时候的我,还是对回温州有点期待的,母亲一直都是很节俭的人,在路上一直都只吃自己家做的麦饼,对我却是有要求就满足,而且小时候看见别人吃泡面,自己就特别想吃泡面,弄得母亲也很无奈;当时回温州的路程还是很久的,还要转车,母亲坐客车就会晕车,但是她自己再难受也不说;而在漫长火车上,当时没有手机,她为了让我在路上开心些,咬牙花了五十元,弄了一个火车上的增值业务移动电视看几小时;那个时候我内心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让父母少操心,尽早享福。

  不过这次回温州,真的让我感受到,温州的亲戚们的关怀;还是和以前一样,和母亲一起来到外公家,外公外婆很疼爱我,我只记得回温州那段时间不喜欢吃饭,就是特别喜欢方便面,外婆总是偷偷的买给我吃,母亲总说外婆,叫她不要这么惯着我。我知道这也是爱屋及乌,因为母亲是小女儿,外公外婆最疼她,当然也特别疼爱我。最让我印象深的是,舅舅家的表哥潘敬和表妹潘瑶瑶,还有三姨家的表弟戚文博,虽然我没怎么在温州居住,但是都是十来岁左右年纪的我们,根本没有任何隔阂,我们一见面就熟识的玩在一起了,他们带我到处转,我们还一起看了《葫芦娃》、《阿凡提》等动画片,让我回去感觉并不孤单;二姨三姨对我也特别好,我一回来二姨就给我煮桂圆鸡蛋汤,知道我爱吃馄饨,总是特意买给我吃;三姨也是,我回去就给我买这个买那个,还经常做好吃的。不过有些意外是三姨夫,其实三姨夫对我也很好,只不过家族男孩太多,女孩很少,我与瑶瑶一起去桥下镇遇到三姨夫,三姨当着我的面,只给了瑶瑶5元钱零花钱,这件事我印象比较深,我对钱倒是不在乎,我只觉得有些太明显,毕竟我很久才回温州一趟,还是可以适当的让我心里开心点。应该在桥下待了近20天,我与母亲就赶回建华镇了。

  在建华的生意也是很差,主要这里的建设和资源不好,整体的教育水平不如小街基,基本上都是等待每十天一次的赶集,才能等到一些生意。这里整体感觉很萧条,让人觉得很压抑,唯一让我们一家记住这个地方的就是,西瓜好便宜,又大又甜还实惠,还像就一两毛钱一斤,一个瓜很大,得有20多斤,在那里真的是把西瓜吃到爽了。这里的人都比较封闭,自己顾自己,父母在这个地方几乎没有朋友,只有邻居一家稍微好一些,我也经常和邻居的哥哥姐姐玩得很好,甚至还把一个从温州带回来的民国铜板送给了他们家一个;就这样对待他们,也还是养不熟,将我们家的称偷偷藏起来,还说没有拿,后来在他家里找到后,大吵一架,从此也就没有了联系。

  不温不火的生意,不生不熟的邻居,就这样,我们这个地方待了一年也离开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遇而安|2.3:浑浑噩噩的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