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风骨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风骨 文/江俊博

东晋时期,有一位叫作陶渊明的诗人,明明可以凭借高贵的出身和杰出的才华,在官场上叱咤风云,但他却偏偏要回乡种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政局混乱,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世风日下,只注重出身,不重视学识。论出身,陶渊明算得上贵族,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功臣,祖父和父亲都当过太守。论学识,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

虽然陶渊明很想在官场上一展宏图,但是不愿和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同流合污。陶渊明20岁便开始担任基层官吏,29岁曾任江州祭酒,后来又在不少地方担任过官职。公元405年秋,陶渊明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八十多天后便辞职而去,并在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中,表露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和回归田园后的乐趣。

自此以后,他和妻子一起当上了农民,夫耕于前,妻锄于后。陶渊明写下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歌,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他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还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田园生活有乐趣,但决不完美,尤其少不了天灾与人祸。公元408年六月中,陶渊明家中失火,宅院尽毁,被迫迁居。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更是直言自家空空荡荡,简陋的房屋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所穿的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甚至说陶渊明“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他并不是没有办法改善这种局面。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拜访,他对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坚拒不受。朝廷还曾征召他担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正如他在自传中说的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后世的苏轼在评价陶渊明诗作时说:“渊明诗初看散缓,熟看有奇句。”陶渊明的辞赋则受到欧阳修的盛赞:“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ق�

你可能感兴趣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