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2022网课期间家庭矛盾如何缓解

方瑜老师直播复习笔记。

一条主线:认知、真相、实操方案

认知:

1.说手机上“瘾”是不合适的。可以说手机过度使用。玩的时间低于3个小时,属于轻度。玩手机时间五六个小时,中度,超过8小时,而且不玩坐立不安,有了躯体症状,就属于比较严重的。父母的嘴不要轻易说“瘾”。父母想让孩子什么样,就说什么样的话。父母的嘴就是孩子的风水。父母说什么,孩子就会呈现什么。

不断学习,获得新的认知。

2.玩手机是有好奇心的表现。手机里有爸爸妈妈没有的,吸引孩子的,比父母做得好的地方。

3.不要总是拿手机说事。家长因为自己有事没有时间管孩子的时候,而把手机给孩子玩,等有时间了又要把手机要回来,同时还埋怨孩子,孩子成绩不好,眼睛受影响,都是因为玩手机,看手机。如果手机会说话,手机一定会大喊冤枉,手机不背这个锅。

家长总是这样说,孩子会讨厌家长,不愿意听家长说话,当亲子关系被破坏,家长说啥孩子都不想听。

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不要在行为的层面解决行为的问题,要上升到行为背后的情绪的高度,无论你在情绪这里是否找到原因,不要在情绪这里做过多停留,要上升到情绪背后的认知的高度。

案例:鼻子长痘,因为好奇而想看看,关注点应该放到如何去火上,而不是放到想看看痘到底长啥样上,上火是身体健康发出的一个提醒,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了,调整一下睡眠,多喝水。

玩手机的行为也是一个提醒:这个时代的孩子是手机时代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杜绝手机使用。家庭生活应该丰富一些。

4.角色调整:在外,我们有不同的工作角色,在家里,只做父母的角色。

看清真相

孩子玩手机背后的真相

案例:成绩班里前十的一个女孩子没上网课,因为手机问题,妈妈把女孩手机摔了,女孩不想起床,不想上课,也不想上学了。

女孩给老师打电话的时候,老师这时候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关注,你为啥不想上学了,为啥把你手机摔了。

老师说:你都不想上学了,妈妈都把你手机摔了,你为啥还能在最后十来分钟还能想办法进到课堂里?

老师回应:如果你现在在老师身边,老师一定要抱抱你。

不管妈妈为啥摔手机,妈妈的初心一定不是不想让孩子上课,不想让孩子上学。

1家庭生活不丰富,家里没意思。孩子就会烦,孩子需要自己找点事做,缓解内心的焦躁不安。家长说的话翻过来调过去就是那些老生常谈。

2家里有钢铁侠爸爸+焦虑侠妈妈必然会养出青春期对着干的孩子。孩子未来一定是管不了的,失控的。

爸爸简单粗暴,妈妈溺爱、焦虑无力

3手机可以给到孩子胜任力,价值感和成就感。

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刷碗、拖地,碗刷得干净,地拖得干净,都可以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小小孩就可以)从小就可以从这些点滴做起。在家里求不到,孩子就会向外求,向手机求、向游戏求。

关于胜任力,不给孩子买超过年龄阶段的玩具,这样孩子如果玩不好,孩子就会有挫败感。

4凡是玩手机游戏的孩子都是遵守规则的孩子。游戏的规则是稳定的。家里的规则不够稳定,容易随着家长的情绪而变化。

家庭会议,制定规则:大家共同商量,怎么使用手机,怎么管理手机。

方瑜老师家的机房:漂亮的手机盒子,晚上睡觉前,大家都把手机放里面。手机不进卧室。

儿子说:你不怕我半夜起来拿手机吗?妈妈说:乖,你都在那合约上签字了,妈妈压根儿就不会这么想,我儿子是谁呀,哪会半夜起来拿手机呀。

爸爸妈妈要学会口吐莲花。想让孩子成啥样,就咋样说,这叫隐性催眠。

你可能感兴趣的:(11.17.2022网课期间家庭矛盾如何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