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淳朴的乡情,一部值得你静下心来欣赏的优秀影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拍摄于上个世纪末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改编自我国湖南著名作家彭见明的获奖同名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

豆瓣上只有不到七万人评分,但却有着8.5的高分,这是一部容易被忽视的优秀影片。他用最简单,最朴素的拍摄手法为我们描摹父子之间那一份含蓄而内敛的情感,除了描摹父子间的互相理解的细腻之外,更为出色的是,在细节处刻画出了人们坚守在心底的信念与牵挂。

而说到这部电影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位优秀且低调的导演霍建起

198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的霍建起,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做了十多年的电影美工。在担任美工期间,慢慢萌生了自己拍摄电影的想法,并在妻子苏小卫的支持和鼓励下,正式走上了自己的导演之路。由于入行较晚,他常笑称自己是“第五代半”导演,也有人称他是“‘最老’的新生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其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由于少年时代就被卷入了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在接受专业培训之后,他们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值得一提的是,霍建起与张艺谋、陈凯歌都是同届校友。

霍建起的执导风格倾向于抒情叙事,是国内优秀的文艺类型片导演。他的性格沉稳,冷静,既不故作深沉也不咋咋呼呼,这份沉稳与底蕴在这部经典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部影片于1999年拍摄完毕后,拥有该片发行权的紫禁城三联公司一部拷贝也没卖出去(一说为只卖出一个拷贝)。该片出品后就被卖给了央视电影频道,在院线无人问津。在国内表现平平,但是在该片在日本大受欢迎。

2001年4月7日,《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在岩波影院上映。它的上映方式跟主流电影铺天盖地的全面上映完全不同,它采用的是细水长流式:在半年时间内,该片被安排在岩波影院的一间100多个座位的小厅中循环放映。由于反响热烈,除了东京的岩波影院外,从同年五六月份开始,大阪、神户、京都都开始放映这部影片,不少边远地区还要求加映。中国影院于2001年11月5日重新放映该片。

这部影片也是获奖无数

为什么说他容易被忽视呢,因为你看到故事的开头,或许就能猜到结局。

但这确是一部值得你静下心来欣赏的优秀影片。

时长93分钟的电影,你会看到如电影名字一般的;一座座青翠云雾缭绕的山,一群质朴干净的人,还有那一条忠实贴心的狗。影片中;清晨泥泞的小路,屋子上袅袅升起的炊烟,被露水洗净的石头,没有工业化的侵蚀,远离城市的喧嚣,就像一片世外桃源。

影片的拍摄地——湘西,离我家乡很近,常看到这样景色的我倍感亲切

父亲是一名老邮差,年迈的他要退休了,高考失利的儿子回到家中,接手父亲的工作。第一次走陌生的邮路,父亲决定与他一同走一次,通过这一路上经历的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影片慢慢的向你诉说着他们之间的过往,展示着这对父子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也刻画出了山里的人们坚守在心底的信念与牵挂.........

影片在这方面的刻画上显得尤为自然和细腻。

微微的“嫉妒”

清晨,儿子第一次踏上邮差的旅程,可是那条常年跟着父亲的狗“老二”却不愿意跟着他,儿子的眼中满是无奈和微微的嫉妒,他嫉妒“老二”只和父亲友好,只得说了句“不去算了,没你我还省心”

而父亲却是微微的“妒忌”儿子对母亲的那一份热情,走之前,母亲远远的告别,儿子也是回应着“妈,你回去吧”。父亲只是笑着说了一句“妈 ,妈,的, 叫的亲。”

在清晨的一片的安静中,他们出发了。

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送信,与他交流的少,他们之间疏离和隔阂让他甚至都很少叫他“爸”。更多的时间,他都是和母亲呆在一块儿。

就像是我们传统的家庭一样,父亲常常扮演一个严厉,陌生的形象,你会很少和他交流,他似乎就是家中的一个权威,让人心生畏惧。而母亲更多的是慈祥,平易近人,更多的是驻足等待。她会很疼爱我们,自然我们也会更亲近她。父亲总是那个不容易被理解的人。

所以走在小路上,儿子总是显得不怎么自在,他很想让他的父亲回去,似乎他们之间就像有着一个代沟。

慢慢地理解

信送到第一个村子,他想着他们的到来会引起人们的轰动吧,但是诺大的一个村委会却没有一个人来,“......好像我们来也行,不来也行”他有些失落。

在父亲与“秘书”的交谈中,他开始慢慢了解到父亲这些年来的辛苦,坚守这份乡邮员的工作,父亲付出了太多。出村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送他们,他显得有些兴奋。

但他知道这是来送别他父亲的。

........不过不能说我爸什么也没有得到,至少这些人会想念他的。他的心里想道

一封没有文字的信,一份执着的坚守。

“五婆”是一位留守老人,供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后,儿子再也没有回来,她哭瞎了双眼。父亲拿着那“一张没有文字的,谎称是她的儿子寄回来的信”,若有其事的念着,向她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望着这一张没有文字的信,他有些不知所措。生涩的念着“.....特区的生活不错,真应该接您出来....."

他有些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或许他又慢慢的懂了,他的父亲是怎样一个用心良苦的人。

就像他说“  山里面都是大山,哪有什么理想“的时候,父亲回答他的那段话;

谁说没有?想头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头,人有想头就什么都有,没有想头再好的日子也没滋味儿。就像咱们跑的这条邮路,说苦是够苦的,可干的久了,记挂的人多了,就觉得有干头了。不冲别的,就冲眼前这些乡亲们,就值得了。

逐渐敞开心扉

一个美丽的侗族女孩让他逐渐的开始多的交流,可能就是一见倾心吧。望着他和那位侗族女孩儿载歌载舞,父亲不禁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爱情,年轻的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实在可爱,那些用光影营造的唯美画面,表现着怎样的一种内敛和含蓄,像是有说不完的故事。父亲那晚喝醉了...

第二天父亲笑谈着“侗族的姑娘性格烈..........每次看到他我就想到了你...”他也笑着。

“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

在途中,要经过一条必经的的河流,趟水过河的时,他说;“有我在,你就不用下水了”他背着父亲,稳稳的走着。

父亲在身后看着他,儿子已经长大了,这是父亲最真实的感受,是啊,在儿子小时候,每次父亲返家时,儿子总是躲在母亲的后面,紧紧的拽住母亲的衣角,后来啊,儿子也会在他返家时上来接过他的邮包。而现在,儿子已经可以背得动他了。父亲在儿子的背上百感交集,不由得潸然泪下,脸上满是泪痕。

儿子背着父亲,他感觉父亲还没有邮包重,小时候他觉得父亲是那么的高大,而现在他的心里只想着小时候村里老人说的话“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

他望见了父亲流泪,但是又不想看到。岸边烤干衣服后他对父亲说了一句“爸,该走了”简单一个“爸”却让父亲有些欣喜。

这一路走来,儿子看见了父亲邮差路上的种种幸苦。也听说了父亲曾在攀爬陡峭的悬崖时摔倒,他满是心疼。他也会在和父亲睡觉时,把脚搭在他身上........

这一次旅程回到家时,在夕阳下,依旧是母亲伫立守望的身影,这一幕影片只用了几个简单的镜头,然而却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儿子一天天长大,她一天天的老去,改变的是她的容颜,不变的是她对这个家一直默默无闻的付出以及每日的等待。

影片的最后,父亲注视着儿子独自踏上旅程,他静默着,他的眼中有着不舍,却也将“老二”推向前去,他也很自豪,一种作为父亲独有的自豪。

或许,男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就是那么的含蓄,那么的难以启齿吧。

诚然,也希望你和那常常“不被理解的父亲”更多的交流。

影片还通过母亲说的那一段话,为我们解除一个困惑;“人为什么要住在大山呢”

因为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

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里,这才舒服。再小的雨滴,也能够汇聚入海,再弱小的花,也有迎风开放的可能,只要我们心中有着坚持不放的信念,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从其获得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满足,这一生,才真正算得上值得。

图片及部分资料均来自网络

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山那人那狗》;淳朴的乡情,一部值得你静下心来欣赏的优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