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谏宠州吁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隐公三年》

卫庄公(姬姓,名扬,卫武公之子)娶于齐东宫(太子所居之地,后称太子为东宫)得臣(齐庄公太子)之妹,曰庄姜(卫庄公妻子,齐庄公嫡女。庄是丈夫谥号,姜是娘家姓),美而无子,卫人所为(为之)(作诗)《硕人》(《诗经·国风·卫风》中的一篇,赞美庄姜美貌。硕人,美人。硕,大。古人以硕大颀长为美)也。又娶于陈(诸侯国名,妫guī姓,虞舜之后,都于宛丘,在今河南淮阳),曰厉妫(人名,厉为谥号,妫为姓),生孝伯,蚤(通“早”)死。其娣(妹妹。一般指同嫁一夫的妹妹。古时诸侯嫁女有以妹陪嫁之礼)戴妫(厉妫之妹,谥号戴)生桓公(卫庄公之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卫庄公之子),嬖人(受宠爱的人,指爱妾。嬖bì,宠幸)之子也,有(得到)宠而好兵(兵器),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què卫大夫)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做人的正道,正确的礼仪规矩),弗纳(使之进入)于邪。骄、奢、淫、泆(yì荒淫放荡,逸乐)所自邪(邪恶由此而来,不义而邪的原因)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引导,一步步导向)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安于地位下降),降而不憾(恨),憾而能眕(zhěn隐忍,安稳镇定的样子)者,鲜(xǐan少)矣。且夫贱妨(妨害)贵,少陵(凌驾,侵犯)长,远间(离间)亲,新间旧,小加(欺凌)大,淫破(破坏)义,所谓六逆(悖礼的行为)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顺礼的事)也。去(抛弃)顺效(效法)逆,所以速(招致)祸也。君人(为人之君)者将祸是务去(务必消除祸患。务,一定,致力从事),而速之,无乃(恐怕,只怕)不可乎?”弗听。

(石碏)子厚与州吁游(交游往来),禁(禁止,阻止)之,不可(听从)。桓公立,乃老(告老隐退)。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熊孩子捣乱时长辈说的最多也最具“魔力”的话。仿佛因为只是孩子,他无论怎么顽皮,怎么捣乱,怎么无理取闹都是应该的,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孩子嘛,皮一点怎么了,这是他的天性,还小不懂事啊,所以值得被原谅。这就是大人们的逻辑,或者说是熊孩子家长的逻辑。也正是因为抱着这种观念的家长,才会教育出处处讨人嫌的小孩出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我看到过在孩子面前讲话句句带脏字的家长,至于听到孩子嘴里也不时蹦出脏字;看过在公众场合教孩子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的家长,嘴里说着“拿在手上脏,快直接扔地上。”似乎垃圾只会脏手,环境保护的意识显得不重要;看到过指着身边路过的农民工对孩子说不要像他学习,读不好书就是干这种工作的命运的家长……生活中从来不乏如此教育孩子的父母,不懂得以身作则或是灌输良好的道德规范,大多教给孩子的都是自私的利己主义或是本身就缺乏教养从而带给孩子的大多就是负面的影响。

卫庄公宠爱自己的孩子,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对于君主来说,对于孩子的宠溺就必须考虑周全,将宠爱控制在一个度内。因为君主的孩子事关国家的生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庄公没有想过后果,一味地放纵州吁,即便是州吁犯忌也不加制止,养成其恃宠而骄的跋扈性格,最终造成州吁作乱谋反,弑杀兄长自立的结果。

如何教育好孩子,石碏给出了极为规范的准则: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给孩子以正确的道德礼仪规范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宠溺,过度的宠溺会导致孩子养成骄傲的性格,自然不会满足地位的低下,形成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心理,影响到自我不能克制,最终会不顾一切的去夺取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造成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从而行事鲁莽最终导致失败的局面。

石碏的“六逆”、“六顺”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礼制的基础上,有其局限性,不过更多的还是能够给予现在的父母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起到借鉴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碏谏宠州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