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第340日:“白马非马”如何成立?

每日哲学感悟:

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名家公孙龙之中心思想。此语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原句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公孙龙从名和实两个方面论证。在名上,他认为“白”是色的概念,“马”是形的概念。不能用称谓颜色的概念来称谓形体。在实上,公孙龙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求马可以给出黄马黑马,但求白马就不能给出黄马黑马。说有黄马黑马就可以说有马,但不能说有白马。用数学公式来推理就是,有黄马黑马等于有马,有黄马黑马不等于有白马,所以白马不等于马。

从形式逻辑上看,这涉及了概念内涵与概念外延的关系。马的内涵单一,白马的内涵复杂。马的外延宽泛,白马的内涵狭窄。故“白马非马”说明了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差异性。公孙龙注意到概念在内涵和外延的区别问题,这在逻辑发展史上有很大贡献。

“白马非马”之“非”可以理解为“不相等”,句意便是马的范围要大于白马的范围,故两者不相等。

我认为,也可以这样理解:“马”是共性,“白马”是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不等于个性,一般不等于个别,故“白马非马”。书中也说:“在事实层面上,“白马”与“马”构成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别不同于一般,又为一般所包含。”总而言之,在对概念的辨析上,“白马非马”成立;在对事实的辨明上,就有违于事实的存在状况了。

附:

知行格-英雄之旅-日精进第340日-考研倒计时128日-暑假结束倒计时17日

吾日三省吾身:

时时提醒,时时不可放松警惕。

时我不待,须有忧患意识。

今几日,不小心有所放慢,赶快收回平原之马,悬崖勒马。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格第340日:“白马非马”如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