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他们那一代人典型的北方农民的形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可以三天不饭,不可一日无酒”,并且香烟时时不离手,记忆中最深刻的是父亲喝了酒,眼睛眯眯的,鼻子红红的,嘴里叼着根烟,坐在沙发上看着说笑打闹的孩子们,自己呵呵的笑着。

父亲寡言少语,一辈子说的话也不如母亲一年说得多,但关键时刻还是非常有效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我初一时想辍学,母亲连哄带吓唠叨了一晚上我就是听不进去,父亲温和而坚定的对我说“不去就不去吧,明天开始你什么活也不用做,我养着你”。不知为什么,一句“什么活都不用做”让我莫名心慌,第二天乖乖的去了学校。如果没有父亲的“威胁”,就不会有一个考上大学的我。

父亲对子女是无限的包容与宠溺,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母亲说我小时候父亲去公社开会分的包子向来舍不得自己吃,都是包起来带回家给我吃,那一个个的肉包子都是父亲浓浓的爱!还记得刚考上高中,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块海鸥手表,在那个年代被我好好的炫耀了一阵子。女儿经常说“我最喜欢姥爷,我要什么姥爷就给我买什么”,父亲给女儿买回的东西被我诟病为垃圾食品。每次从娘家回来,后备箱里总是塞满父亲种的各种菜,一周都吃不完。

父亲这一生力求节俭,但在大事上向来舍得花钱,七十年代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拖拉机,我们家都是村里最早置办的,这让我当时在村里一直是那个被羡慕、嫉妒的孩子。在农村,人们更看重的是住房,父亲也不例外,他的精力也大都耗费在了盖房这件事上。

中国有句俗话“想一日不宁,请客;想一年不宁,盖房;想一生不宁,纳妾”。1977年至2016年的40年间,盖了五次正房,从土胚房到红砖大瓦房,再到二层小楼。有些具体细节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父亲的辛苦我们是永远记得的。

70年代的三大件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2003年,无论孩子们如何劝阻,已经60多岁的父亲,在城里已是退休的年龄的他,坚持要盖一套宽宽敞敞的大房子,也许房子里装着父亲的幸福与满足,虽然我们不能理解父亲对房子的情节,但我们不敢过于阻挠,也许“顺着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五间红砖大瓦房盖起来了,地面也铺上了地板砖,他和母亲满足的搬进新房子,做为子女我们只能在经济上帮他一点,体力活一点夜帮不上,看着父亲的辛苦我很心酸,心想这是最后一次了。

然而在2016年,弟弟找工程队把老家的房子翻盖成楼房,虽然是大包給工程队,但是仍然需要自己准备很多东西,74岁的父亲又踏上了盖房的征程,没日没夜的操劳着。一次劳作不小心,被砸伤了腰椎,雪白的床单与躺在病床上黑黑瘦瘦的父亲,刺疼了我的双眼,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不敢落下来,我拍父亲难过。好在父亲身体素质较好,不到两个月就下床走路了。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抽烟喝酒,但不损他勤劳朴实的形象;虽然默默无言,但对我们是深深的宠溺;虽然勤俭节约,但在大事上丝毫不小气。

愿我的父亲及天下所有的父亲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我们家第一套房子的样子


房子里大锅灶


居住中的房子


2016年建造中的房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朴实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