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036】杨振宁

【Reading036】杨振宁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我以为,像杨振宁一样有着传奇经历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并不仅此一例,然而,稍接受过高度教育的人,大抵没有不知道杨振宁这个名号的人,于朱经武、吴大猷等科学家却未必略知一二。对杨老,有的人佩服,有的人不齿。之前还有清华学子怒斥其人其事的事情。

个人觉得,约莫主要是三个原因:一、和李政道一起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57年获奖时杨振宁仍然是国际仍旧是Chian,1964年才改为美国国籍);二、2003年从美国石溪大学退学后便定居清华园,给了国内媒体更多报道他的机会;三、2004年,在82岁之际迎娶28岁的研究生翁帆。

有人觉得,杨振宁爱国,为中国理论物理乃至整个科学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点不假;有人认为,杨振宁叛国,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没有像他的同学邓稼先一样,毅然回国,和祖国共度难关,而是在退休以后,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回国,享受全民爱戴,看起来也的确如此。

我不是什么要人,所以没有评价的必要。

杨振宁是幸运的。典型的“学二代”。

父亲是留美博士,在厦大、清华和西南联大均执教过。杨振宁从小就读于清华附小,后来顺理成章进入西南联大读本科读研究生,在1945年8月,又避开了内战,远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师从“氢弹之父”泰勒。28岁与前国军高级将领杜聿明赴美留学的21岁千金杜致礼喜结连理,35岁和时年31岁的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诚然,他的经历很传奇,但是,参考意义不甚大。

有他这样聪明才智的人并非比比皆是;其次,即使才智卓绝,也未必能够幸运的拥有他这样过硬的家庭背景;再次,即使有了名校教授的老爹,也未必能有适宜的时代大环境和得遇良师的契机;即使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也可能没有自身的付出与努力。

很多人失败的经历会被一遍遍重演,但是成功这件事,的确学不来。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分手,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比较广泛的认为就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一些描写两人合作的文章在对待两人先后顺序是“杨李”还是“李杨”的问题上的态度让双方都不愉快。

科学家是人,既过分不求利,对名分看的重,我很能理解。牛顿爵士对莱布尼兹的打压就可以见得。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但不管怎么样,16年之后,还是分道扬镳了。

一些人对他的忘年之恋的关注度大约胜于对他获得诺奖的兴趣。

杨振宁并非玉树临风,但也算得情场得意。

第一任妻子小自己7岁,还做过自己学生。

2003年杜致礼去世,次年杨振宁就迎娶了离过一次婚的翁帆。

可见,佳人,还是需才子配的。至于是青年才俊,还是耄耋泰斗,看来不是决定性的。

2015年06月0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Reading036】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