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立夏(告别春天,进入夏天。)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喽咕不停地鸣叫。)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蚯蚓钻到地面上呼吸新鲜空气。)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王瓜的藤蔓爬得好快。)
“挂蛋”:从前,每年到了立夏,妈妈都会在孩子的胸前用五彩丝线挂起一颗刚刚煮熟的鸡蛋,借此来祈祷远离病灾。而很多小孩却喜欢握着鸡蛋顶一顶,比一比谁的蛋壳更硬。这个习俗一代代延续下来,“挂蛋”就变成了“斗蛋”。
“立夏称人”:到了立夏这一天,江南很多地方都有“称人”的习俗。“称人”主要是称一称小孩的体重,看看比往年重了多少,据说这个习俗能给小孩带来福气和好运。
“吃乌米饭”:杭州有一种“乌饭叶”,用这种叶子浸出来的汁液蒸米饭,就能做出香喷喷的“乌米饭”。据说,立夏当天吃上一碗乌米饭,整个夏天都不会中暑,还能避免蚊虫的叮咬。
立夏五首
[宋] 方回
路过偏岭暑风凉,草色连天七寸长。
无限牛羊无树木,青青六月地椒香。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
[宋] 项安世
满城杨柳绿依依,背著春风自在飞。
却是杨花有才思,一时收拾伴春归。
8.小满(作物饱满,田地水满。)
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非。(刚入小满节气,田野里到处是鲜嫩的苦菜。)
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天气越来越热,喜欢阴冷的小草渐渐枯死了。)
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时间还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秋天已经到了,金灿灿的麦浪起起伏伏。)
古时候,如果在小满时节总是不下雨,人们就会去庙里烧香拜龙王求雨。后来,人们发明了水车,解决了农旱问题。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小满节气吃苦菜,吃油茶面,吃“捻捻转儿”、看麦梢黄、祭车神、抢水等习俗。
“祭车神”:古人相信万物有灵,水车有灵,所以有些地区的人们会祭车神。传说车神是一条白龙,小满这一天,农民会在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祭品祭拜,再将一杯白水泼到田里,祈望白龙能保佑水源旺足。
“蚕花节”:小满时节,蚕茧刚刚结成,正待采摘缫丝之际,江苏苏州一带会举行隆重的蚕花节。届时,人们不仅要祭拜“蚕花娘娘”,还会进行绕柴龙、蚕服秀、斗蚕、画蚕等活动。
五绝 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园
[宋] 陆游
历尽危机歇尽狂,残年惟有付耕桑。
麦秋天气朝朝变,蚕月人家处处忙。
苦雨
[宋] 方回
拟勒移文问雨龙,麦秋忍不念吾农。
黄云万顷成泥烂,偏与閒檐活瓦松。
9.芒种(梅雨茫茫,田间繁忙。)
芒种一到,农作物就开始“忙着种”啦。“芒”是有芒的麦类作物熟透了,可以收割;“种”是指有芒的黍、谷类作物开始播种。这时候,仲夏时节已经来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炎热的夏季。
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
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螳螂在去年秋天产下的卵,此时破壳而出,生出了小螳螂。)
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伯劳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善于模仿的百舌鸟停止了鸣叫。)
“打泥巴仗”:每年芒种前后,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天柱一带,侗族青年男女都要打一场热闹的“泥巴仗”。此时,正值农忙时欺,大姑娘小伙子一边在田里插秧,一边互相扔泥巴。谁身上的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送花神”:芒种时节,南方地区很多花儿渐渐凋零。人们认为花神要退位了,就在这一天将轻柔的彩线系到树上、花枝上,意思是为花神送行,同时也盼望着来年再次相位。
农家六言
[宋] 杨万里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观刈麦【白居易】
10.夏至(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鹿角解【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雄鹿的角开始自然脱落。)
蜩【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螀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螀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树上的知了开始鸣叫。)
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一种叫半夏的药草开始生长。)
“吃一碗过水面”:很多地方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夏至面也叫过水面,其实就是煮熟的面条浸过凉水后,再浇上各种美味的卤汁。在炎热的夏天,吃一碗过水面别提有多惬意了。
“炖肉荔枝合吃不热”:在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人们喜欢在夏至这一天吃炖肉和荔枝。据说,这两样美食不仅“合吃不热”,而且有助于身体健康,能够抵抗秋冬里的冷风阴雨。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宋] 杨万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11.小暑(梅雨结束,伏天来临。)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大地不再有凉风,空气中热浪滚滚。)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蟋蟀离开了田野,来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
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地面气温太高,老鹰飞上了清凉的高空。)
“晒伏”:小暑这一天,传说是龙宫里晒龙袍的日子,老百姓也会晒被子,晒衣服,因此,又有“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的说法。人们把这一天称作“晒伏”,意思就是让衣服、被子、书好好接受阳光的照晒,可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莲花节与吃杧果:小暑期间,台湾台南一带的莲田盛产莲子,人们会举办一场盛大的莲花节。恰好,此时也是杧果的成熟期,于是这里又有吃杧果的习俗。
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颤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12.大暑(荷花映日,流萤飞舞。)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有些萤火虫喜欢把卵产在枯草上,在大暑前后孵化成虫。夏夜里,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古人还以为是腐草变成的。)
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天气变得闷热,土地变得潮湿。)
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常会出现大雷雨。)
斗蟋蟀:大暑一到,乡村田野里出现很多蟋蟀。每到这个时节,孩子们喜欢捉几只蟋蟀放进蟋蟀罐里,比一比谁的蟋蟀最厉害。
大暑船:大暑这一天,浙江台州的人们流行送“大暑船”。大暑船是一艘彩色的三桅帆船,由几十名渔民轮流抬着穿过街道送过渔港,举行一场隆重的祈福仪式后,人们让大暑船赵落潮大水,渐渐远离海岸,飘向大海。据说,此举意味着“送暑保平安”。
大热【宋 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