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网暴盛行,《人生海海》告诉我们,活着才需要勇气

这个夏天注定并不平静。

暴雨、台风、疫情……一个个的,接踵而至,马不停蹄地考验着这片热土。

唯一能为我们带来一股亢奋的,就是眼下正在邻国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奥运赛事了吧。

然而,赛事还未过半,网络上却已经风雨飘摇,目之所及都充斥着键盘侠们的各种论调和唾沫星子。

更有甚者,连奥运冠军都难逃网暴的魔爪。(这股子劲都朝小日本开火多给力?)

自古以来就有众口铄金一说。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口口相传的流言蜚语,可以杀人于无形。

而如今网络发达的另一面,是人们可以躲在屏幕之后,不动声色却又越发肆无忌惮地对他人进行着各种绑架和口诛笔伐。

无孔不入的网络,让人无处遁逃,就算闭上眼睛遮住耳朵,还会有大数据通过各种你想不到的方式向你呈现那些你所在乎的。

无论是喜欢的,还是憎恶的。

这让我想起麦家的《人生海海》里那句话,

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恰巧,就在近日看到麦家老师在某创作者盛夏发布会上发表演讲表示: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文学正在变得越来越边缘,越来越离开‘众声’”。

这话让人听了挺心塞的。

或许在996蚕食着业余时间,游戏娱乐侵蚀着睡眠时间,短视频霸占着碎片时间的当下,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

娱乐至死的时代,文学成了天上的白月光。

但是我敢说,不看书的人永远无法感知「平和」和「丰盈」的力量。

就像没看过《人生海海》的人,无法在网暴面前做到无视和放下一样。

这本出版于2019年的小说,可以说是去年大热的文学作品。

也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八年,经过五年的打磨,才最终出版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第一人称“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江南小村里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一个浑身散发着神秘气息的人物的故事。

他是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

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村民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村民都说他是太监,可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

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

全书多条线索展开,从上校所讲述的故事、别人所经历与他相关的故事、别人讲述的他的故事相互交缠拼凑,勾画出了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

01

烙进时代的英雄主义

上校的一生到底是一出悲剧。

尽管他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般度过自己的晚年,在一片安详中离开这个摧残过他大半生的人世间。

他的一生是被时代和命运的洪流推着向前的一生。

上校从小资质聪慧,做事沉稳,为人正直。

十几岁学木匠,和“我”父亲成为了好兄弟;二十岁不到就被国军相中,征兵入伍;之后更是凭借着自己出众的能力一路做到营长。

而后因为养伤期间无师自通,成了一名军医,还有了“金一刀”的名号。

在一次意外救治了军统之后,被相中成为一名特工,混迹于日本军官烟花柳巷之地获取情报,却被日本女汉奸在肚皮私处刻下了占为己有的印字。

而这一串刻字,也成了上校一辈子挥之不去的耻辱,是他极力隐藏,却最终难逃厄运的伤疤。

他的人生就在时代局势下一关一关地匍匐向前。

回到战场成为一名战地医生,当国军投诚后,又跟随自己曾经救过的一位共产党大首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

战争结束后,上校回到解放军医院工作,本来往后的日子应该会朝着一片大好的局面发展。

然而,因为一场有关于战地爱情的误会,上校被开除军籍,遣返老家。

原以为回到小山村的日子,也无风雨也无晴,能过上平淡太平的日子了,可命运还是不肯放过他。

尽管回乡后的上校对自己的过往选择性的隐瞒,但村子里关于他的风言风语从未停止,甚至传起了他和“我”父亲的关系过甚,触及了爷爷护犊底线。

在红卫兵横行的年代,上校被各种凌辱审讯,最终被红卫兵小瞎子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秘密。

在宣判那天,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有人提议要扒下上校的裤子看看是不是太监,那一刻,上校彻底疯了。

不久之后,那个在战地结缘的女护士林阿姨,接走了上校。

和林阿姨一起生活的上校回到了七八岁孩童的智力,也真正过上了抛开桎梏无忧无虑的日子,鹤发童颜终老一生。

上校命运多舛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

泥沙俱下的生命长河中,他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命运的大门开开合合之际,他只能紧紧抓住当下心之所向。

而那时那刻的选择,会对之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又会伤己几何,他无从考证也无法预见。

上校一生追逐的是属于他自己的英雄主义,他人的揣度和质疑都可以不管不顾。

但那抹不去的耻辱,是对他正直大义的抹杀,是他跨不过去的命运沟壑,是他无法自洽的执念。

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麦家《人生海海》

02 

年代爱情的正反面

如果没有那印在身上的屈辱,如果上校不执于那一串字,如果他能对误会有所解释,那么上校和林阿姨的战地爱情,应该也会开花结果吧。

然而,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上校与林阿姨在手术台上相识,并在轰炸现场救了林阿姨一命,至此林阿姨便爱上了上校。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眼便是万年。

而上校因为肚皮上的刻字,尽管对林阿姨有好感,也丝毫不吐露半分情意。

之后,林阿姨被不轨之徒冒犯,误会是上校,鼓起勇气表白心意,期望两人终成眷属。

哪知上校因为不想泄露自己的秘密又怕耽误人家,坚决不肯娶她。林阿姨怪自己眼瞎,一气之下便把毁了她名誉又不娶她的上校告上了组织。

上校为了保护林阿姨的名誉也没有解释误会,于是因作风问题被开除军籍,遣返老家。

林阿姨对上校的爱是炽烈的,由此而产生的怨和恨也是强烈的。

作为那样一个年代里的女性,她怎么都无法理解和原谅如此正派英勇的男人,会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

她的愤恨直接促成了上校原本大好前途的断崖,也成全了她后来得知上校悲苦遭遇之后,用下半辈子陪伴终老的夙愿。

而上校对林阿姨也是有感情的,可以说林阿姨也是上校此生唯一的挚爱。

但是肚皮上的耻辱,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这一生誓死都要守护这个秘密,他选择放弃爱情,甚至自毁前途。

直至回乡后都始终不娶妻,不惜任人们称他为“太监”。

命运的阴差阳错,让因误会分道扬镳的两人,最终在人生的另一个路口,以一种悲悯的姿态,再续前缘。

一个为爱痴狂,一个隐忍护全。

可以说他们彼此相伴的晚年,是大不幸铺垫出来的一种心酸的幸福。

林阿姨守护上校离世后,也选择追随而去。

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

麦家《人生海海》

03 

男性视角的护犊情

和之前分享过的阎连科的《她们》不一样,麦家在《人生海海》里,是站在男性的视角为我们徐徐展开一个小山村的世俗,进而折射出人物在几个时代的宏大交替中身不由己、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主要也是以男性为主,女性的呈现几乎寥寥。

而在这父系唱主角的宗谱制村落中,几个护犊情深的父亲形象,也是刻画得极为深刻。

封建保守派的爷爷,本有着村子里自成哲学百晓生的地位。却因为儿子("我“的父亲)和上校关系过密,甚至被传两人同性恋,为保全儿子和自己的颜面,不惜向红卫兵告发上校,而导致上校被逼疯,自己也被全村人仇视,最终在颜面尽失中上吊自杀。

和上校有着过命交情的父亲,时时处处明着暗着帮衬上校,隐忍不多言的性格,只求问心无愧,在强势的爷爷面前承受数落也不反抗。直至爷爷走了,上校离村后,为了不祸及我辈,连夜送“我”远渡他国,从此一别几十年,宁愿儿子平安无恙,自己孤独守宅到死。

那个可恨又可怜的小瞎子,将人性的阴暗面发挥极致,报复上校诬陷“我”的父亲,即使被上校割了舌头挑断脚筋,还能用各种下三滥手段害人无数。而他那个感觉自己让孩子没了母亲的瞎子老爹,为着这样一个儿子长跪祠堂,请求村人放过儿子,直至不再起来。

还有上校,尽管他一生未娶也无一子,但却一直好生优待着两只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猫,甚至为了它们放弃投诚的机会。自己被陷害出逃后,不忘让“我”父亲好好照顾两只猫。他把自己毕生的父爱都给了这两只视如己出的猫。

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麦家《人生海海》

04 

文学带给我们什么

合上《人生海海》的时候,沉重是我唯一的感受!

如书中所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也许只有像”上校”如此人生起伏颠沛流离还能坚强存活下来的人,才能受得起鹤发童颜,自然终老的晚年。

最后,我想回到开头麦家提到的关于文学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

文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如果没有看《人生海海》,我们不会理解甚至不会知道在那些特殊年代里的人和事;

如果没有世界名著和中国古代文学著作,我们无法感知历史长河中风起云涌下的人心浮沉。

文学不同于历史,它让我们对历史和时代有了认知体察,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对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一定意义上的重塑。

而娱乐至上的网络世界里,有太多喧哗和浮躁,是无尽的虚无和沉沦。

还有无数高谈阔论众星捧月的键盘侠,将自己丑陋的嘴脸隐藏在网络的庇护下,将虚妄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就像那个工于心计,到老都毫不掩饰他的阴暗面横行网络,专刺别人的“小瞎子”。

网络让无数的人在希望中死去,在绝望中诞生。

麦家《人生海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 | 网暴盛行,《人生海海》告诉我们,活着才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