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张杨导演的“小二姐”,还年轻,请别再伤害她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迷于声音,醉于深情。

——吴桂君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这篇《张杨导演,我爱你》我读了整整四遍,跪着的。

不包括三毛、荷西转世那一块,因为我不信这些东西。但不代表我否认它存在的可能性,对未知的东西还是不妄下定论比较好。

这篇文章超级长,却在作者“小二姐”发布后,短时间内爆炸式走红。原因大家都懂,就不赘述。因为其特殊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评论炸开了锅。

风头正劲的主要是“责骂作者不知廉耻、破坏家庭”和“同情导演张杨”的相关言论,这种近乎一边倒的讨伐,其客观性是有待商榷的。


单从这一篇文章来说,除了一个年轻女孩对感情的直白与大胆,别的目的性我还真没看出来。

有人质疑她在炒作,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一个圈内人要用这种手法成名,实际意义不大,代价倒是很大:粉丝没有粘性的情况下,并不会持续性地关注她。

也有大V通过分析她的文章留言区,得出“留言是她认真挑选的,作用在于选择一些最容易引起转发的金句,让后续转发者方便复制,降低传播成本”的结论。

乍一看好像蛮有道理的,但是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专门告诉大家“留言是我选的”来引火上身吗?

另一方面,作者的文章留言功能是2017年12月26日开通的。从那以后,留言区褒贬不一的言论全都会放出来,不存在所谓的选择性。

该大V之后又根据作者在悟空问答的回答,做了一遍阅!读!理!解!没错,大V用的正是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中学语文试卷上倒推命题人思路的心理学题型。这个正确率有多低就不用明说了,大家都是过来人。

被认为要拉合作的身份说明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随时表明提高自己曝光率难道不是一个很合情合理的事情吗?

被质疑的发文目的

这篇文章确实是一种不计后果、有失妥当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作者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缘分已尽,做个了断

让张杨家人看到应该是意料之外的,而且在公共区域顶着舆论压力放手也挺需要勇气的,张杨家人应该会更放心才对啊。

被质疑是嘲讽张杨不爱妻子

这句话更像是说自己爱上张杨后再也没法喜欢上别人,而非暗示张杨和妻子不想爱,毕竟文章前段已经有写“他们(老婆和孩子)都是你所爱的人”。

对这句话有误解很正常,听上去很像是在给自己的错误找说辞。但是你只需要翻看作者之前的文章,就会发现,她就是一个追求内心真我的人,曾经还为了不忤逆内心而放弃工作。

质疑作者博关注

我的理解,这个“起点”指的应该是重新开始生活,认真做公众号,根据这篇文章了解读者痛点,创造更多爆文。至于这句话的正确性,就只能通过作者以后的表现来证明了。

至于作者是否有所谓的“真实目的”,这个只有她自己知道。旁人若随意揣摩,容易陷入一个法则——自己心里什么样,就会把别人想象成什么样。

如果以后证明了:作者发文仅仅是在抒发真挚情感。那些想法龌龊的人,根本不会主动站出来道个歉吧?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对作者造成伤害呢?


我认为,大家与其花费精力在这篇文章上,努力寻找端倪,倒不如看看这个作者的公众号到底是什么样的,还能较为真实地对她有所了解。

小二姐的公众号叫做“田野与城市”,被关注回复语为:你好,欢迎关注田野与城市!两者都和她的笔名一样简单,说是朴实也好,文艺也罢,至少并没有想要追名逐利的动向吧?

公众号从2015年8月12日开始,一直到昨天,一共更新了28篇文章,90%都是原创。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看,除了排版比较烂、偶尔会有错别字以外,并没有太多适合吐槽的地方。

可能是太过放逐自我,内容方面有时文笔通透,有时思绪杂乱,不太稳定。但是,小二姐的文章看得越多会越惊讶,她应该是读了特别多的书,除了各方面的名言、诗句信手拈来,也有不少原创金句。文学储备方面,还是值得学习的。

社会复杂,人心险恶。很多事情,光看表面得不到答案,只会徒增纷扰。何不放它离开,岁月静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爱张杨导演的“小二姐”,还年轻,请别再伤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