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95后少年的名义,第三代沪江种子即将来袭

当魔都上海的热浪来袭,他们也从各地跨越山川和河海,为创造一份不羁的青春而来。有的人从大一到大三等待了三年,有的人整整心跳了两个月来认知自我,这一份青春的力量值得一百万分的期待。

——他们为何而来?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种子计划


张志豪,一个来自吉林大学大三的东北汉子,这个考试物理满分的学霸现在正在教育第一线奋斗,他和他的小伙伴组成的家教团队为40多个孩子辅导功课,传授知识。

谈到参加种子计划的初衷,这个豪情满满的汉子说他要为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他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山村里留守的儿童因为环境的原因没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他便想进入沪江,了解移动互联网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在层次和地域上缩短每个孩子与平等教育资源间的距离。


唐莉,来自江西师范大学。被种子计划吸引而来,从上海到江西,近700公里的路程,独自来上海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本身是教育专业的她,还对市场营销感兴趣。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需要创新型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当今的教育太应试化,反而软技能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受挫能力不强。城市的教育资源和乡村分配不均匀,导致到大学和大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我希望可以去发掘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施吕露,来自美丽的云南大理,现在上海大学读大三。本来是理科生的她,华丽丽地转变为了文科生,专业是社会工作,同时又辅助着人力资源专业。把学习和玩耍都安排得充实的她,一直在做着她内心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

为什么会选择沪江?“我认同沪江的理念,并且对于沪江互+计划有一定的了解,我的出发点是比较想要推进互+计划的普及,觉得像我们那边一样的农村小学,实在太过缺乏资源。非常希望能够投身于互联网教育事业。”

2017年的18家互联网企业

5月13日-14日种子计划第四期的面试也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是来面试沪江种子的一隅(不在现场,但是听说场面火爆!),每个人的选择的背后都有着他/她的坚持与故事。

种子计划走入了第四年,沪江也即将迎来第三代年轻的种子。第四期种子计划收到的海内外1568名同学提交的网上报名问卷,代表着1568个故事,他们来自600多所大学,却因同一个“想来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愿景而有了共同的缘分。外面的世界很大,尽管不知道最后会和哪些人一起走很远,但是这份青春的探险的勇气,让每一个人都羡慕。

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年轻人开始尝试排除困难去拥抱变化,这个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了。

2015年种子计划第二期学员

沪江互+计划第一代种子

这是他们的故事——

链接: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年轻人


2016年种子计划第三期学员

沪江互+计划第二代种子

这是我们的故事(嘿嘿)——

沪江种子 @互+计划

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子

2017年,由你,有我。


备注:前面两个少年的故事,来自于三期种子大钊和萌萌的一线采访。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95后少年的名义,第三代沪江种子即将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