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衡的游戏规则

一场丢身份证的乌龙戏让我和十年未见的嫂子见面,还得到一些亲友的消息和照片。

看着手机上设为屏保的父母照片,由最初的陌生感一点点又找回那种习以为常的熟悉。不由得感慨,别人什么都没变,变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境变了,所以看人的眼光心态也都发生了变化。

刚看过一篇说阿尔是茨海默病的文章,有时候怀疑自己看外的那种陌生感,是不是提前得了这种病。既然有很多病都有年轻化趋势,那还真说不好这种病也会提前呢。

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想这里也有古人那种处处讲究礼仪的心态在里面。人都喜欢别人夸赞自己各方面有进步,有变化,不同凡响。如果有朋友一段时间没见,再见时惊讶于你的变化,也许这时候你自己还都没有察觉到那种变化,那你的内心一定是会感动的。但如果你的朋友还用老眼光看你,无视你引以为傲的某种变化,你心里也可能会不爽。

人的年纪越大,越会觉得亲人和朋友的分量不相上下。当然,也许有人正好相反,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嘛。

人不知道自己生于何时,(当然户口本上的生日,那是后来你得到的在自己还没有内存信息时候的一些补丁插件。)却会清楚的知道自己死于何时,当然,这也需要在本人意识思维都完全清晰的情况下,我总觉得这有时是和自我意志控制有关。(自杀除外)这真是世间万物奇妙的地方。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

出家人放弃了研究俗世今生的生,转而研究来世来生,甚至是前世前生,如此的循环往复,也还是逃不出生死的谜团。

俗世的生活有很多学问,是引导人们揭开这些谜团的,有人文的也有科学的。人们总是试图找到某些特有的规律,也许这源于人类自由游戏的天性,因为游戏总要有一些规律嘛,然后再打破规律,看到新的天地。就像自古人们热衷于开疆拓土征服陌生领域一样,学问也是无界。

也许就是这种游戏的天性,让世人既看重生死,又轻视生死。在那些游戏规则里,生死是可以自由出入的。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筑忠魂。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管是看重还是轻视,这都体现了人的一种豪情。这就像是秤杆的两头,一旦失去平衡,必然造成某种极端的结局。而人类热衷寻找的规律则是保持平衡的游戏规则。

一个九零后的简友和我讨论时下的不婚主义,我说每个时代的关注点不一样,潮流裹挟着决定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即使有少部分人能够脱离潮流但根本上也还是受其影响。这就是人类寻求的规律平衡的游戏规则。

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总处于社会活动这个大的平衡里,而失去个体的平衡,也不可能总处于个体的平衡而没有社会活动这个大的平衡。这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生,也有关一个人的死。

所以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不仅是指的赚钱以及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还有就是这种保持平衡的游戏规则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平衡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