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是两位曾经供职于苹果的跨界设计师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共同撰写的。他们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这门名为《人生设计课》的课程,在斯坦福大学深受欢迎。知名职业规划师、新精英创始人古典老师为本书写了真诚而充满干货的推荐序。这些都足以说明这本书传达的内容的重要意义。
读完了这本书推荐序、引言和第一章。对于人生设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发现原来我对于书中讲的“人生设计”这个概念还是有点误解的。而这个误解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思想误区。
1.是设计,而不是计划
第一次听到“人生设计”这个词组,第一反应就是更高级的人生计划。也是就是对人生进行规划,只是用了设计这个动词。
而实际上,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仔细分析一下,“规划”和“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我们常常把他们放在一起说。
“规划”更侧重计划。而“设计”更有创造的意味,更重要的是,正如书中所说,设计是可以迭代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上的转变。如果是规划、计划,我们通常都会对没有完成计划而感到挫败、懊恼、惭愧。
但如果是设计思维就不一样了。作者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被设计得很完美,你的人生不可能只有一种活法。这是好事!你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多次设计,而所有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打造一种充满创造性,具有无限希望和意义的生活。生活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种体验,设计并享受这种体验会给你无限的乐趣。”
所以,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要重新定义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也确实把自己锁死在一个错误的提问上。我们在一开始给自己设置的问题就是错误的。比如作者提到的“重力问题”。
什么是“重力问题”?一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地球重力)”,另一种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比如提高诗人平均收入水平)”。
作者告诫我们:“不要纠结于那些无法付诸行动、无法解决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想拼命改变一些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去计划和规划我们的人生。在和现实死磕的过程中,一次次碰的灰头土脸。
对照作者在书中例举了很多陷在“重力问题”中无法自拔的人们的那些把自己锁死的问题,反观一下自己,我们何尝不是用固定的思维在和现实闹着别扭、使着蛮力吗?
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当我们还没有运用设计思维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常常都跳不出受限的框框。我们要去设计、去创造,跳出思维定式去设计新的人生,而不是在旧的人生版本上改良计划。
就像不是要去改良马匹让它们跑得更快,而是干脆去创造一个新的代步工具——汽车。
2.是多维,而不是单一
在作者看来,当我们要开始设计人生时,我们要把生活分成4个维度:健康、工作、娱乐、爱。
而我们一般的思维定式都是,首先就是关注工作。也就是事业成不成功。大多数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也都是看一个人职位高不高,年薪高不高。对于一个组织成功的定义也是是不是世界500强、有没有上市等等。
对于健康、娱乐和爱都不是那么关注。要不就是没有把这三项放到和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不就是认为这四个内容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
要事业有成,要么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要么要牺牲娱乐时间,要不就是要减少对家人或所爱的人的陪伴。
我们也都笃定地认为,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啊。要成功就要付出代价,这代价可能是健康、可能是休闲,也可能是爱。
而作者告诉我们,在人生设计上,我们必须对自己在这四个方面的表现好好检视和评估。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当下的位置,就无法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
书中给出的第一个工具就是“健康/工作/娱乐/爱”仪表盘。毕竟,我们的人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决定我们的人生是否幸福的,绝对不是只有事业成功这一项指标。
3.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小时候,我们可能在沉浸在某件事情的时候,被大人猛泼一盆冷水:“这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我们的很多爱好都会被打压。我们都被输入各种限制性信念:“我们家没人做这个,你没有这个天赋,趁早别弄了,还是好好学习要紧。”
“这是吃青春饭的,只能干几年,还是好好学习吧。”
我们的父母辈本身就有很多的限制性信念,也许他们就是被这样的限制性信念灌输长大的,于是也把各种各样的限制放到我们身上。在他们眼里,稳定是王道。
等我们长大了,仍然对自己的那个爱好念念不忘,或者是对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恋恋不舍的时候,又会因为现实中的各种考量而倍感纠结。
而这种纠结可能也是来自于,我们常常把爱好和变现挂钩。好像一个爱好如果不能成为我们的职业,不能让我们成名成家,不能带来金钱的收益,这个爱好就不值得追求。
等我们工作了,在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的时候,无论是自己也有好,还是周围的人,也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殊不知,真正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有所成就的那批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当他们走在他们的成功之路上的时候,一开始,可能并没有这么多内心戏。仅仅因为最初的热爱得到了保护,单纯做着喜欢的事情,越尝试,就越有趣,就越有激情,也就更多尝试和投入,进而越来越精通,越来越进步,越来有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就是一步步走向职业的道路。
作者说:“激情是善于人生设计的结果。你真正需要的是花时间培养一种激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当他们尝试了某件事后,他们便会对这件事产生兴趣,进而去掌握它、精通它。由此可见,激情是一种美好人生设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但很多时候,我们刚刚有点好奇,想尝试、要探索的时候,就会被打击或者自己产生各种声音,各种患得患失,似乎不成功,不做到什么程度,那就不值得开始一样。于是,我们开始都没有开始,就放弃了。
当我们在羡慕谷爱凌的文武双全、活力无限的时候。也要看到,勇于尝试,乐于尝试,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永远都充满激情,是她站在女子自由式滑雪世界之巅的重要因素。
当她在童年时展露出滑雪天分时,如果不去尝试一下业余组的比赛,就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在什么样的位置。当她拿遍了青少年组的冠军时,她以13岁的年纪向职业赛发起了挑战。
当她在职业赛的第一场比赛中失利,又赶上感冒时,如果没有那股子激情和多年运动和比赛积累下来的不怕输、只怕不试的劲头,她也不会有既然来了,那就试一试的尝试。更不会第一个职业赛的冠军。
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每一个人必须认清的现实。
而激情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我们后天去培养的。所以,设计思维的5个基本心态就是:保持好奇、不断尝试、重新定义问题、专注和深度合作。
还没开始,就说不可能,这一点都没有设计感。
期待继续阅读这本书后面的内容。拥有设计思维,拥有充满设计感的人生新阶段。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4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