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272]拿小人的话当真 —— 糊涂皇帝断糊涂案

图片发自App


[白话文]

永光元年 (公元前43年)

这年气候反常,夏季寒冷,太阳呈现出青色,没有光芒,石显及许氏、史氏都说是因为周堪、张猛当权引起的天变。

皇上内心看重周堪,但是又为众口一词的诋毁所患,不知道该信谁的。当时长安令杨兴因为有才干受到赏识,而且常常称誉周堪。

皇上想得到杨兴的支持,就问他:“朝臣们断然不接受光禄勋,这是为什么呢?”

可是杨兴却是一位见风使舵的人,他听元帝如此一说,以为元帝怀疑周堪,因此顺着元帝的意思说:“周堪不是因为独,就不可能到朝廷任职,即使是把他贬到州里当官他也不行!我看到众人听说周堪与刘更生等人阴谋离间陛下的骨肉,认为应该杀掉他;所以我以前上书说不能将周堪杀掉,是为了让周堪觉得陛下对他有恩。”

元帝听了杨兴的诡辩,质问说:“既然如此,他有什么罪而杀他呢,现在怎么办?”

杨兴见元帝的语气把他当了心腹,连忙献计说:“我个人愚昧地认为,可以封周堪为关内侯,划给他三百户食邑,不要让他管理国事。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陛下不失去对待老师的恩情,也算是最好的上策。”

元帝听了杨兴的话,开始怀疑周堪了。

[点评]
如果说杨兴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的话,那么汉元帝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没有脑子没有立场的皇帝。

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琅琊人诸葛丰,开始时以刚直和特立独行著名于朝,多次冒犯皇亲贵戚,当权派都说他坏话。

后来,因为被控在春夏二季逮捕人犯,贬为城门校尉。

[注释]
古代只能秋冬处决死囚,立春之后就不再处决死囚了。原因有二,一是农闲处决,可以让民众围观,达到教育人们的作用;二是春夏二季是万物生长之时,如果抓捕人犯,被认为是违背天时。

诸葛丰于是(怀恨)上书控告周堪、张猛。皇上不喜欢诸葛丰的作为,下诏说:“城门校尉诸葛丰,在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在朝之时,多次称言堪、猛之美。诸葛丰之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刻暴虐之事,以获取虚荣和威势,朕不忍将他逮捕治罪,贬为城门校尉。而他不自己反省,反而怨恨周堪、张猛,并举报他们,用没有证据的虚辞,告无法验明的罪状,不顾自己之前的立场和看法,实在是没有信义!我可怜诸葛丰年老,不忍加刑,将他免为庶人!”

又说:“诸葛丰说周堪、张猛没有忠贞信义,朕也怜悯他们,不治他们的罪,又惋惜他们的才干,未能报效国家,将周堪调任河东太守,张猛为槐里县令。”

司马光说:

诸葛丰对周堪、张猛,之前是赞誉,之后又诋毁,他的心志,不是为朝廷进贤除奸,而是为了投靠结党,自己往上爬而已,他也是郑朋、杨兴之流的人物,他有什么刚直呢?做人君者,应该明察美恶,辨别是非,赏以劝善,罚以惩奸,这才是治国之道。如果诸葛丰说的对,那就不应该贬黜诸葛丰。如果诸葛丰是诬罔,那周堪、张猛怎么又被贬呢?如今双方都受到责罚,那是非到底在哪里呢?

[点评]
史书说诸葛丰个性特点是“特立刚直”,特立就是特立独行,刚直就是刚强正直,不避权贵,曾经得罪了侍中许章(外戚),还被刘奭贬官。也许正是这次贬官让他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什么“特立刚直”,靠这个是无法在官场上混的,关键是自己没有可以依附的权贵。于是他的思想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和郑朋一样,改投外戚集团,还上书弹劾周堪和张猛。
皇帝刘奭倒是看清楚了诸葛丰这个人,将他贬为老百姓。然而司马光质问的好,既然诸葛丰属于诬告,那么为什么还要惩罚周堪、张猛?真是糊涂皇帝干糊涂事。汉元帝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因为诸葛丰这封弹劾再加上杨兴的坏话,他就对周堪、张猛犯嘀咕了,这应了那句话:三人成虎。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272]拿小人的话当真 —— 糊涂皇帝断糊涂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