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有一次一个人问爱因斯坦:“光究竟是一种波还是一种粒子?”爱因斯坦回答说:“为什么不能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呢?”同样,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为什么失败的原因应该是两种,一个是因为火攻,一个是因为瘟疫,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火攻对曹操军的伤害有多大?
说实话,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之中,似乎强化了对于赤壁之战这场火攻的威力。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之下,似乎曹操一下子死伤了几十万人,然后就再也无力南征了。然而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个人认为曹操的伤亡没有那么夸张。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在《武帝纪》中记载: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在《先主传》中记载: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从这以上的两个记载可见,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确实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很奇怪,基本上都是说舟船被烧,而对人员的伤亡情况表述不明。基本上都是“死者甚众”等这样的记载,这还是败退华容道碾压羸弱士族的记载。但是对于瘟疫,却说“多死者”这样的记载。由此我便产生疑问,可不可能是人员伤亡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船只等被烧毁大半,因此曹操才无法进攻了呢?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没有马上撤退,而是在操练水军,建造新船,据记载:
“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由此可见曹操在第二年七月的时候还是没有撤军。船只可以建造,但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就没有那么好征集了,曹操在第二年依然准备进攻孙吴,说明曹操士兵没有蒙受太大损失,因此赤壁之战应该是烧了曹操很多船。但是曹操士兵的伤亡不是特别巨大。但是因为船只被烧,曹操在赤壁无法发动进攻,只得暂时撤退准备下一次赤壁之战。这个时候曹操受损失最大的应该是船只和军心。
那么真正让曹操决定撤退的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瘟疫了!
二、曹军大疫
关于曹军大瘟疫导致曹军撤军的说法,最最最明显的记载是来自于《武帝纪》中记载的曹操所说的话:
“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
可见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和瘟疫的横行,曹操军中军心低落,士兵死伤严重。另有记载: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可见当时大瘟疫确实是让曹操军队死亡惨重。另外,在《先主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作为补充: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当时刘备和孙权水陆并进,追击曹操,看上去虽然威力十足,但是最后逼迫曹操撤退的原因不是因为刘备孙权多能打,而是因为瘟疫让曹操军队损失大半,因此曹操才撤退的。
在《吴主传》中也有如此记载:
“公烧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可见当时曹操还烧了自己剩余的船(避免资敌),最终撤退的原因也是因为瘟疫。
因此综上来看,我认为曹操最终撤退的原因不是因为赤壁之战的失败,而是因为瘟疫。
三、总结
最后下个结论吧:赤壁之战的失败给了曹军以巨大的挫败感,同时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了自己的所有船只,因此曹操失去了南伐的利器,无奈之下曹操只得暂时撤退准备第二次赤壁之战。但是在第二次赤壁之战的准备中,曹军军中的大瘟疫弥漫,让曹操无力继续发动赤壁之战,因此只得暂时撤退。
因此可以说火攻是曹操撤退的直接原因,大瘟疫是曹操撤退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说法
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绝对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这场战争使众多的人一举成名,诸葛亮周瑜自不必说,名不见真传的蒋干也被历史记载,战争的最后结局以曹操退兵结束。大家都被火烧赤壁的场景而吸引,似乎曹操的失败和撤军根源是战争造成的,然而究其失败的众多原因,不仅是人祸,更重要的是天灾。
三国时期不仅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也是瘟疫频繁发生的时代。
《后汉书》记载: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大疫。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瘟疫开始幽灵般地游荡大江南北,据《后汉书》《资治通鉴》记载,此后的公元173年,179年,182年,185年,208年,215年,217年,219年,222年,一直到254年,瘟疫几乎每隔2到3年就发生一次,中间间隔最长的时间是公元208年至215年,222年到254年,但是这段间隔时间内小的瘟疫肯定是存在的。古代的医疗条件及科学研究有限,根本无法确诊及消灭它,除了简单的草药治疗,再就是依靠鬼神驱邪。
人类遭受瘟疫地袭击,除了自然的因素,其实自己才是始作佣者,战争的残酷不仅使人类遭到屠杀,大自然也遭到毁灭,如三国时代的"火烧新野""火烧连营""水淹七军",莫不让生态失去平衡,生态失去平衡必定会有灾难和瘟疫发生,于是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时代名垂青史必定取决于人的行为,瘟疫频繁发生,必定会有名医诞生,华佗就是一个名医,虽然没有证据他的杰出与瘟疫有必然联系,但是他就诞生在这个时代,他顶着神一样的光环在时代中振救患者,虽然他最终被曹操所杀,但曹操也为此负出代价,他的儿子曹冲因病夭折,他曾感叹若华佗在世,也许不至如此。
曹操赤壁之败,不仅是人的因素,更重要是自然的因素,天灾人祸才是赤壁之战最终失败的原因。
《三国志 魏书 武帝传》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由此可见,曹操遭受赤壁之败后最终撤军是因为军中有瘟疫发生,而最终撤回。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及其精彩,蒋干盗书,黄盖诈降,庞统献计,但是也提到过军中皆北方人士,不服水土,染上疾疫。
赤壁之中时,曹中染的是哪种瘟疫呢,目前最普遍的认同是我们认知的"血吸虫病",我们的伟人曾写下《送瘟神》一诗,开篇两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荆州自古就是血吸虫病重灾区,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病才基本消失。血吸虫病一旦染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治瘉的,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才有药治疗,而且只能控制,而不能治瘉彻底。
曹军中染上血吸虫病的可能性很高,但血吸虫病是不传染的,而且初染血吸虫病对人体并无太大影响,只是到了中晚期才会显露出来,转为肝腹水死去。而曹军中的"疫"是传染性的,由此可见,彼时的曹军中则是另外一种当时不认识的瘟疫。能认曹操撤军,这种病应该很严重。所以赤壁大战使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火烧赤壁是导火索,瘟疫和军心才是重点。
第三种说法
在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主战派的积极奔走下,江东集团的主战派说服了老板孙权,他决定派周瑜朔江而上,迎击曹操水陆并进的部队。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曹操的部队到达赤壁,南北两军分别陈列于长江两岸,又一场决定未来天下命运的决战即将爆发。
但是,兵临赤壁,大战在即,曹操军队的弱点开始一一暴露出来。虽然曹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此时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曹操的北军大抵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曹操从北方带来的青徐之兵,另一部分则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现在,这两支军队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先说北方来的青徐之兵。他们的问题首先是疲惫不堪,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这支部队基本上“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虽然战果辉煌,但得不到必要的修整和补充,用诸葛亮的话说,这支为曹操所倚仗的铁军雄师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矣”;其二是水土不服,这个问题也有疲惫的原因在内,初到赤壁,北军就瘟疫流行,军士普遍感染疾病。
再说归降的荆州水军。他们也有两个问题,其一是战斗力本就有限,这支军队一直由蔡瑁、张允等人统领,这些人的能力本就差强人意不说,还热衷于搞党派斗争,致使荆州军军备废弛,在之前与孙权、周瑜的水军作战中屡吃败仗;其二是他们的战心问题,这支军队是刘表一手建立起来的,现在刘表新亡,他们要为素不相识的曹操卖命,还要与老主公的长子和弟弟以死相拼,这个弯并不是马上就能转过来的。
基于这些原因,在赤壁南北两军交锋的第一仗,曹操打败了,只好放弃原本的渡江计划,把水军拉回北岸,与江北岸上的陆军部队会合,重新等待时机。
初战不利的曹操开始了反思。早在向赤壁开进之前,他的核心谋士之一的贾诩就曾劝他,不要急于向东南推进,现在荆襄之地已尽落我手,正好可以在这里休养生息、习练水军,完成丞相您在北方仓促中没有完成的那些事。当时遭到了得意忘形的曹操的拒绝,首战失利后给他发热的头脑降了温,决定先停一停,就在北岸训练士卒,养精蓄锐。
初战之后,曹操要的是缓,而对于孙刘联军,必须急战,能早一天与北军决战,南军的胜算就多一分。一旦曹操在江北站稳脚跟,孙、刘两方都将死无葬身之地。战场的形势已经很微妙了,时间成为决定双方胜负的主要因素。眼看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曹操的兵力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周瑜在南岸焦急万分。这时,部将黄盖建议:南北两军的对峙已有月余,敌众我寡,时间对于我们很不利。曹操为了训练水军,已经把大小船只都用铁链连锁起来,现在用火攻,可以一击制胜。除了火攻“伐兵”的策略,黄盖还另有“伐谋”的辅助计策,由他本人献书曹操——诈降!
曹操在北岸干什么呢?训练水军,等待战机啊!黄盖这诈降书送来的,不就是传说的“战机”吗。初战失利后,也就是“战机”这东西能够打动曹操已经平静下来的心,让他打消长围久困的正确战略,听从孙刘联军的安排,在立足未稳之时就与南军决战。当然,黄盖能够功“忽悠”曹操这位“大忽悠”的原因,还在于此时投降也符合逻辑,毕竟曹强孙弱的局面很明显,在周瑜起兵之前张昭等人不就力主投降吗。
曹操本性多疑,但这一次由于深信是自己吓坏了敌人,竟全信而不稍疑,结果上了大当。自古以来骄兵必败,曹操虽一世枭雄,终究逃不脱现实的惩罚。沧桑人间,世事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生都在“忽悠”别人的曹操,这次是彻彻底底地被人忽悠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日,这一天,意气风发的曹操带领着手下众多文臣武将走出了军中大帐,来到了岸边的水军营寨,等待迎接黄盖的归降。这一天,刮的是东南风。
再说南军,黄盖并没有失约,他将在这一日,率领手下船队驶向北岸,只不过这十余艘舰船上装载的并不是黄盖负责的粮草,而是淋满火油、硝石等引火之物的柴草。这支“特遣舰队”船身包裹着赤布帷幔,上插龙帆旌旗,顺着这一夜的东南大风,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南岸。
黄盖的舰队顺风顺水,已过江心。
正当曹操和手下众将指指点点,相互贺,共同畅想着黄盖归降后的势如破竹的时候,形势却骤然大变。距离北军营寨仅有两里时,船上的黄盖一声令下,军士迅速改乘小船,同时点燃大船上的柴草,满帆的火船舰队瞬间撞向了北军的营寨。事发突然,上至曹操,下至普通士兵,每个人都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就身陷火海之中。很快,“烈火初张照云海”,然后是“赤壁楼船一扫空”。
正当曹营水陆两军烧死、溺死无数,陷于一片混乱的时候,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 出动了,大军和那只“特遣舰队”一样,同样借着这一夜的东南大风,同样是势如破竹。当周瑜的部队登上北岸的时候,战局胜负已见分晓,曹军再难支撑。猝不及防的曹操,此时也下达了他在火烧赤壁一战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命令:焚烧水军剩余舰船和水旱两寨,撤!
这一夜,曹操遭到了自起兵以来最惨痛的失败,几十万精锐损失殆尽,踏平东吴的梦想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