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 欢乐与烦恼并存

傍晚时分,迎着徐徐春风,踩着欢快的节拍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想着家里的两个小宝贝,心里溢满幸福。

快到单元门楼下时,听到17个月大的儿子响亮的哭声,我不禁加快了步伐。儿子的嗓门很大,声音洪亮,无论是笑、是哭,还是说话。回到家里,一见是我,儿子开心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两种模样简直判若两人。婆婆说他是不愿意让他爷爷抱才哭的,原来如此。儿子不高兴便大哭,高兴时开怀大笑,总能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周末带孩子们回老家,路上孩爸打开了音乐,是那首他一直在学的《成都成都》,女儿跟着节奏唱起了歌,儿子抬起小手一摇一摆地跳起了舞,姐弟俩一唱一跳的认真样逗乐了大家。一曲终了,儿子"哎哎"地说不停,当音乐再次响起时,他才满意地坐下,原来他是在提醒他爸接着放音乐呢。

在家时,儿子喜欢的玩具他总要放在手上把玩,一不小心被我们夺下时,他便哭泣;看到觉得新鲜的花露水瓶,他要玩,不给他,便大喊哭闹;喂他吃饭,不喜欢吃的坚持拒绝,吃饱了若再喂,他便吐出来;牵着他的小手,他要到卫生间拿姐姐的牙刷,不给他拿,把他带到别处,他却拉你的手转来转去还是要去拿牙刷,思维并不因为转来转去就混乱。不合他意便说“不要不要”,合意时一句简短的“嗯”,让我们很快就能知晓他的意思。学会喊婆婆(曾祖母)后,看到年老的老婆婆,总会去喊,每每让小区的老婆婆们听到,总令她们喜笑颜开,那份直率、天真、烂漫可爱,让人心生喜爱,如沐春风。

他的活泼好动与6岁女儿的斯文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儿像他那么大时哭声也是响亮的,四岁多之后多了一个弟弟,她变得敏感、叛逆,尽管我小心翼翼,处处维护并爱着她,可还是没有让她走出“大家都喜欢弟弟不喜欢我”的心里。

在幼儿园,她是老师眼里的乖孩子,安静、听话,上课认真,爱帮助小朋友。可到了家里,她会为一点点不顺心的事发脾气,比如弟弟想玩玩具,她不给,气呼呼地说那是她的,讨厌弟弟;到了饭点,让她把电视关掉吃饭,她“哼”的一声就不高兴了;吃饭时,如果没有她喜欢吃的,会说“都没有我吃的菜”,然后放下碗,不吃了!青菜坚决不吃,我想了很多办法,如奖励红花、记录好事集奖品等都不见成效,有时逼急了,她就把碗一放,跑到房间“呯”地关上房门,气得我直想打她。做作业时,嫌老师布置的太多,字太难写,教她一笔一画慢慢写,她死活不要教,笔画有误时我想去矫正,她仍不要教,自认为自己会,写到饭点还未完成时,想让她休息一下再写,她还是不愿意,这过程真的让人急不可耐……

有时我也会打骂她,可越是打骂,她越叛逆,他爸更是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管教,打得她怕极了他爸。

“不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我讨厌弟弟”、“你们都喜欢弟弟不喜欢我”……

这样的言语在有一段时间极其频繁地被她说出,我将其归咎于他爸的育儿方式,一方面我心疼小小年纪的女儿会在以后有心里阴影,另一方面我并不认为打骂能教好女儿,只是在全家人都认为是我太惯着她,而不得不做出的一些严厉之举导致她更加叛逆。我反思良久,相信好的教育方式是接纳与包容,是正确引导,以及更多的陪伴。

后来因为女儿教育的问题,我还跟他爸有过争吵、冷战,最终他妥协,学着给她讲道理,陪她玩耍,给予她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家里玩具、书很多,大多是为女儿买的,儿子出生后,为了节省开支并未专程为其重新购置,相反总是考虑到女儿的感受,又给她添置了一些。在一家人耐心的鼓励与劝说下,她慢慢放下抵触的情绪,把自己的玩具主动拿给弟弟玩,学着我们的样子去抱他、教他说话、陪他欢笑。

也许不能立即改变她的心理,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和他的手足之情会越来越深,生活、学习等多加引导与鼓励,也必将越来越好。 

家有儿女,欢乐与烦恼并存,希望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无忧无虑的,多年以后回忆童年,忆起的只有欢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有儿女 欢乐与烦恼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