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鲲,名郑林,字玄鲲,号文忠轩主,汉族,现就职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民族英雄林则徐七世嫡外孙,林则徐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民革中山书画社会员,郑林先生书法专业研修于清华大学书法研究生班。文忠轩主郑玄鲲先生同时还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国内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为国际注册美术师。
对于每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都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成为知名的书法家,这也是很多人的夙愿,但是成为书法家也非一朝一日就可以的,要成为书法家必须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即练他家、修自家、成大家。下面就这三个阶段,笔者谈点个人的看法,请指正。
练他家,对于每一名书法爱好者来说,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之法门,纵观整个书法史,每一位青史留名的书法家无不走得这条路,经过长期持久地临摹训练,遍临历史上的诸位书法大家,从他们的身上学习用笔之道,章法布局以及结体之妙,同时不断提高自己是文化修为,形成自己的书品。
修自家,有了坚实的临摹基础后,对各种书体、诸位大家的用笔之道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就要开始琢磨如何修自家的问题了,所谓“自家”,直白的说就是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包括用笔上、结体上甚至是章法布局上,在书写作品时能够融入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见解,开创自己的风格特色,当然这种风格特色不是那种所谓的“丑书”,而是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过程,要达到这种境界靠的不但是字内功,还有字外功。
成大家,这一境界一般人是很多达到的,成大家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历史检验出来的,要经过历史的检验才行,要实现这一层境界,必须做到上面的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基础,是铺垫,成大家不但要有专业的素养,还要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还要能够得以传承。
实际上,这就涉及到了书法家评判标准的问题,那么我认为,要成为一个书法家,就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点,有比较扎实的书法理论基础,或者说书法实践经验。
实践和理论是书法家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但是一个书法家或者说书法理论家,他不必两样都很很出众,只需要在某一项比较突出就可以。比方说某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实践能力比较强,那么它写出来的作品就比较好,或者说这位书法家在理论研究方面、在书法史论方面研究非常显著,有可能他的书法实践并不是很突出,那他也可以被称之为书法家。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书法家,只是需要把你的字写好就可以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书法家并不是只要把字写好了,就可以成为书法家的,就好像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的关系一样,文学批评家是专门搞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理论批评的,但是他们本身有可能自身的文学写作水平和文员写作素养并不是很高,但是它们能够阐释和解释文学作的意义和价值,这就和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实践家的区别是一样的。
但不管如何?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们都必须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有一定的涉猎和了解。
在书法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为书法实践总结了经验。而书法时间又反过来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足了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书法实践家的一个基本的职责就是不断的去实践,不断的去探索、发现未知的东西,而书法理论家的任务则在于整理、总结和记录这些前人的经验和他们的成果,确定他们的书法史上的位置,不断开创书法艺术的新境界。
第二点,有较为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文学艺术理念
文学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文艺和书法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连的。尤其是在传统书法理论的范畴之中,传统书法所传递出来的书法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书法家与文学家之间紧密的联系,古代书法家和古代的文人一般被人们称之为文人墨客,所谓的“墨客”,实际上就是指那些书法精良的人。
大多数古代书法家的作品都表现了文学作品和书法艺术作品,是文学和作为造型艺术的书法之间的结合,很多书法作品实际上就是文学作品,他们主要是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内容。
所以文学和书法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一个书法家必须要具备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具有良好的艺术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书法家。
第三点,一定的阅历和处世经验
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曾经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也被后世称之为最伟大的书法理论作品——《书谱》中曾经对这一问题提出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孙过庭认为,在人们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所谓的通会之际,也就是说等到你的书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比较高的书法艺术追求之后,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年龄也是非常大了,你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老的人。
年龄因素也是一个书法家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因为不到一定的年龄,你就对社会和人生没有人一定的看法,也就无法拥比较丰富的经历和学识,那么就不会在你的书法作品中呈现出你的阅历和你的人生经验,从而内化为你的艺术实践追求。
所以现在很多人追捧什么少年书法家、儿童书法家,实际上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因为儿童和少年,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经验,那么在书法作品中,就不会呈现出非常浓厚的人生意味,也无法将他们的人生经验提升到艺术追求的层面上,所以根本就没有少年、儿童书法家。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春,冯志亮毅然摘下互联网行业带给他的诸多光环,正式皈依佛家净土宗,并成功完成行业转型,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崭新的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主持编纂《姓氏寻根手册》380部,《百家姓家谱》180部,并著有《渤海诗词集》《传记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家谱编修讲座培训资料》《家史家谱编修实务教程》《家史写作实例分析》《家谱年谱编修实录》《姓氏文化讲座资料》《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