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最应该接受教育的是父母”?

 我想我比大部分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就在幼儿园度过,之后的二十多年至今在职业学校教学。在职业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每天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行为习惯有些偏差的,如: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做事三分钟热度,想得多做得少,充满敌意,没有主见、爱盲从等各种问题。

1、 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我曾经问一位经常迟到的学生:“你就不能做到准时到校?”学生充满委屈地回答我:“老师,我已经很努力了,你看我以前天天迟到,现在进步到一个星期迟到两次,你要看到我的进步。”学生说得振振有词,好像理亏的是我。女孩,在我认为都是脸皮很薄是要努力的,但是中职学校的女孩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追星,谈恋爱,玩游戏中。她们逃避现实,把自己要么扔进恋爱中,要么追星幻想着有一天能遇上霸道总裁从此过上公主般的生活,要么索性和男孩一样沉迷于游戏。当然也有非常不错的孩子,但真的为数不多,凤毛麟角。 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觉得中职学校的学生为何心肠这么硬,这么冷,再多的爱和真诚似乎也感化不了他们?自八年前开始学习心理学才深深明白真相: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为人处世,甚至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雏形在孩子童年时代已基本成形。任何人若是发生心理问题,如果要治疗都要追溯到他(她)的童年。有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很多问题都是在童年时造成或埋下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童年时代起就形成的性格。这也证明了为何生下来一直由祖辈带领到了上学开始才由其父母带领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影响其一生,亲子关系也会出现无法弥补的遗憾。

 2、 教育才是决定孩子成绩的关键。罗森塔尔效应给出了答案:随机抽样学生后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是最具天才的孩子,结果半年后学生就会发展的最快,远远超过其他学生。为何?究竟是何原因?因为老师得到了心理暗示,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在老师的鼓励、期望和暗示下真的以为自己是天才,便激发她(他)像老师期望的那样迅速发展。

 3、品行是决定孩子一切的核心。我从事教学二十多年,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发现,其实我们的很多家长真的自己都还像个孩子,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却要求孩子见人要打招呼;自己在家只管玩游戏看手机,却要求孩子读书成绩优异;自己做事三分钟热度,说话从来不算数,却要求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做作业...... 甚至有些家长在家里随意批评诋毁老师,学生一旦对老师失去信任,那么权威随之散去,又何来的管教?最终受害的其实也是孩子。说到这里家长立马会反驳,说以前的父母目不识丁,孩子照样考清华北大。这话一点不错,父母可以目不识丁,但父母的品行一定是高尚的。因为品行才是决定孩子一切的核心。

 4、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都非常焦虑,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舍得花昂贵的钱送孩子去私立幼儿园,读各种学前培训班,报各种艺术课程,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恰恰忘了我们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现在大部分父母,只停留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提供保障,但很少有精神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考试成绩,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不知自己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孩子在快速地成长,而我们的父母却依然停留在陈旧的观念上:世上万事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我们的父母眼界有多高,见识有多广,我们孩子的起跑线就有多高多远;加上人品好,肯吃苦,有勇气,有毅力,365行,行行出状元。

 5、好妈妈胜过好教师。大家一定记得奥运会游泳奖牌最多的得主迈克尔.菲尔普斯,他是一位ad患者,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多动症: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易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但哪一项也完不成;菲尔普斯能有今天的成绩最感谢的是他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位教师,发现了他的特质,扬长避短,送他去体校锻炼。第二位是他的教练,他的教练同时是位心理咨询师,发现了菲尔普斯的特质,培育了他,是至今为止奥运会奖牌最多的得主:22枚奖牌。心理学上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就会改变很多。父母接受“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必须接受教育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持证上岗。 原文网址链接: http://www.sohu.com/a/229361588_100934?_f=index_chan25news_62 以上是新闻的部分内容。

这篇新闻具有很强的正能量,也道出了现在教育的根本:“回归家庭,父母真正成长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肥沃的生长土壤。在这篇新闻里,我们看到教育方面的一些点,来一起分析一下:

一、教育的从众心理和现状。新闻中讲:“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都非常焦虑,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舍得花昂贵的钱送孩子去私立幼儿园,读各种学前培训班,报各种艺术课程,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恐怕也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很多家长热衷于送孩子到各种培训中心、少年宫去学习跳舞、画画、武术、、、、、、这就好比一座房子:有地基,有结构,有装修。如果把人的培养过程看做建房子的话,这些兴趣班就是教育过程中的“装修”。 我们知道房子最重要的是地基和结构,而作为人的“地基”是什么呢?其实,老祖宗早就给了我们一套做人的地基,也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不会唱歌跳舞,没有人说我们不是人;可是我们没有道德,做了坏事却有人骂“不是人”。到底哪个更重要?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新闻中还提到一点:“我们可以物质生活不优越,但我们的精神生活一定是丰满的;我们可以贫穷,但我们的人格一定是高尚的。那么这样的父母一定会养育一位优秀的孩子,不管他在哪个领域一定会有所成就。”这段话说的非常好。因为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教育条件越来越好了。小学、中学的学费都免了,很多教室还配有先进的设备,但是条件越好,他们反而越不愿意读书。

如何教育好孩子,不要看物质方面,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内容和方法。所以在生活和教育上,我们并不提倡给孩子多么好的条件,而是提倡让孩子艰苦一些、自立一些;在精神上,家庭或者说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高价值的精神营养,比如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这样才能导正孩子的方向,长养孩子的志气,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人格。

 二、 改变孩子从父母学习开始。新闻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反思:“任何人若是发生心理问题,如果要治疗都要追溯到他(她)的童年。有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很多问题都是在童年时造成或埋下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童年时代起就形成的性格。”这段话说明了在童年、少年时期,甚至婴幼儿时期,家庭、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出生时就是一张洁白的纸,父母给涂上什么颜色留下来的就是什么颜色。换而言之,父母的教育观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现在好多父母,不懂教育,孩子出生后,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稍大一些,送到一些早教机构;再大一些,送给学校、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一直处于一个外求的状态。孩子长大了,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开始抱怨各个阶段的老师,等等。培养一个孩子的过程,就像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产品一样,必须保证每个环节都合格,孩子才能最终成才。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再到上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分阶段的,陪伴的老师和同学是不同的。而在整个过程中,这个孩子一直是在家庭中,在父母的陪伴下。一个长期脱离父母陪伴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会出问题,起码亲情会缺失。同样,一个长期没有孩子的家庭,夫妻之间可能也会出问题。所以,“心理学上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就会改变很多。”

 三、 回归经典教育,父母“持证上岗”。 新闻最后告诉我们:“父母接受“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必须接受教育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持证上岗。”的确,当今社会,进入各个行业都要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驾驶员必须有驾驶证,律师要有律师证,教师一定要有教师证,医生有执业医师证。我们父母生孩子,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教育方面,我们有没有“父母上岗证”?在这个最重要的领域,没有经过培训,我们就把孩子生下来了。怎么教育?不知道!“地基”在哪里?不知道!“父母可以目不识丁,但父母的品行一定是高尚的。因为品行才是决定孩子一切的核心。”所以,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就必须好好的了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真正的教育怎么做。

在中国一部古老的经典《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童蒙养正,圣功也”。同时,它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是“君子以经纶”“毋用有攸往,利建侯”。 在育心经典,提倡“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与孩子一起用“137”累积法,系统、全面的学习经典,在这里,无数的家庭参与其中;无数的爸爸妈妈在学习的同时自己锻炼成为国学讲师,甚至投身到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无数的孩子成长起来,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将来成为大格局、大结构的人才,就赶紧加入育心经典的学习队伍中来。因为“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的,我们的父母眼界有多高,见识有多广,我们孩子的起跑线就有多高多远;加上人品好,肯吃苦,有勇气,有毅力,365行,行行出状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说“最应该接受教育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