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科网股跌不动了!阿里、腾讯迎来“最佳”抄底时机?

一、负面“免疫”,利空出尽?

去年11月开始,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先后被反垄断调查。

自此开始,香港、美国市场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便经历了一连串政策打击,股价纷纷腰斩,去年的“核心资产”、“永远上涨”,今年变成了散户眼里的“财富收割机”,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但随着股价的加速下跌,监管政策的落地,不少公司的股价已经开始对政策产生了“免疫”。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政策出来后,当天网易美股盘前大跌7个点,在所有人都认为网易、腾讯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大跌的时候,这一次却有所不同。网易当晚收跌3.39%,腾讯第二天虽然低开,最后股价仍强势翻红上涨3.31%,科网股股价已经对政策产生了抵抗力。

抗跌的背后还有大环境的支撑,恒指实际上也已经来到历史极值附近。

二、恒指第四次破净,前三次破净后怎么走?

港股恒生指数历史上共有四次市净率跌破 1 倍。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第一次破净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外资大规模撤出港股市场;第二次破净是在2015年A股异常波动以及2015/12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之后;第三次破净是在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及美股发生流动性危机之后。

本次是第四次破净,港股从2021/2/18开始持续下跌,2021/8/20最低点时恒指 PB(LF)为 0.98 倍。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下跌中港股科技和消费板块跌幅最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港股科技和消费板块自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较大,估值较处于历史高位,因此港股科技和消费对流动性较为敏感。另一方面是国内反垄断和数据安全政策互联网行业形成压制,这些行业基本面可能短期存在下行压力,针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政策也进一步引发海外投资人对中国部分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

总结前三次可以发现,恒指破净均发生在危机时期,但破净通常意味着港股被低估,市净率在 1 倍以下的时间不会持续很久,此后港股均很快企稳反弹。

本次破净也很可能预示着恒指已经见底,其中一些优质企业如腾讯、阿里也开始回购。

三、腾讯启动第十三次回购,股价底部已现?

如果以腾讯的年报为单位,对腾讯的历次回购进行统计;发现腾讯历史上总共发生过十三次年度回购与两次南非大股东减持,且大部分回购的背景都发生在由于外部事件导致的股价大幅下跌时期。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比如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股价从历史最高 PE 点位下跌,公司出手回购,其中 2008 年一年耗资 4.37 亿回购约 900 万股。

金融危机后公司迎来一轮戴维斯双击直到第二次外部较大的冲击,即 3Q 大战:舆论的风波再次对估值产生较大影响,腾讯出手回购,其中 、2011年一年耗资 12.67 亿回购 近800 万股。

此后2018年腾讯的长期大股东南非的Naspers在PE相对高点首次减持腾讯总股本的2%,同年迎来版号寒冬:近一年的版号暂停下公司的增速面临压力,PE 与股价回调, 公司出手回购,其中 2018 年一年耗资近 9 亿元回购300 万股。

2021 年初 Naspers 进行了史上第二次减持,之后叠加反垄断监管预期与个人信息保护预期逐步升温:压力之下腾讯 PE 估值跌至十年最低点,不足 20X。同时腾讯再次 出手回购,这也是历史上腾讯的回购中估值最低的一次。

腾讯控股于8月19日进行新一轮回购,此后在8月20日、8月23日继续进行回购,此前由于反垄断与个人信息安全监管预期,腾讯已从高点下跌超40%。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从历年回购后走势看,腾讯的回购常发生在股价低点。从历史上的十三次年度回购来看,年度首次回购发生后半年内最大跌幅仅有两次超过 10%,即2011(-17%)与 2018 年(-20%);停止回购半年后与一年后的涨幅皆为正数,其中回购结束半年后平均涨幅达到 50%,一年后平均涨幅达到 100%。

四、阿里祭出史上最大规模回购计划

除腾讯以外,互联网另一代表阿里巴巴也频频遭遇“水逆”。

去年11月,蚂蚁集团在IPO后随后暂停,紧接着接受了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主管部门的几轮约谈。而蚂蚁所依赖的助贷业务被严格限制,蚂蚁集团IPO计划更是搁浅。

今年4月份,蚂蚁集团收到央行的整改要求,其核心金融业务 —— 支付、信贷、理财、征信,均需调整。时隔两个月后,蚂蚁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将成为花呗、借呗的业务主体,然而需要付出三年内不能发新ABS的代价。

随着监管的重锤抡向教育行业,阿里云也将受到影响。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坦言:在线教育的行业整改也会影响到阿里云的营收。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阿里巴巴股价明显缩水,从今年2月中旬至今,期间跌幅超30%。

2020年1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授权回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证。2021年4月1日以来,当季内,阿里巴巴已回购了约36.8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被市场人士解读为,这是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最近财报披露的同一时间,阿里巴巴董事会已授权公司将回购计划总额从100亿美元提升至150亿美元,有效期到2022年底。

此次回购总额提升至150亿美元(近1000亿元人民币),将不仅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回购计划,也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史上力度最大回购

著名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也开始抄底中国互联网核心资产。

五、大资金已经“先抄为敬”?

今年上半年,面对大跌后的阿里巴巴,97岁的查理·芒格突然出手,重仓“抄底”。

资料来源:网络

4月5日,查理·芒格旗下报社Daily Journal向美国SEC提交了13F表,披露了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持仓中唯一的变动就是,建仓了阿里巴巴。

而此前的13F文件显示,Daily Journal Corp.并没有持有阿里巴巴。这意味着,该公司是在2021年一季度新建仓了阿里巴巴。

除了芒格,中国的投资大师段永平也开始动手抄底。8月4日上午,段永平曾在其雪球账号中写道,“今天买了点腾讯控股,再跌再多买些。”

资料来源:网络

8月18日段永平再次出手,表示继续买进腾讯股票,同时还买了点阿里的股票。

恰当的时机抄底,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以腾讯为例,腾讯停止回购半年后与一年后的涨幅皆为正数,其中回购结束半年后平均 涨幅达到50%,一年后平均涨幅达到 100%。

除了时机以外,还有费率、交易时间、衍生品等因素值得投资者考虑。

以腾讯为例,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港股的(00700)腾讯,同样也可以购买美股的腾讯ADR(TCEHY),如果在港股购买,佣金及印花税一般会较高,不过交易时间更符合国内投资者的作息规律,在美股购买,佣金会较低。

除了佣金,投资者还可以关注衍生品问题,如腾讯的衍生品主要在港交所交易,而阿里巴巴的衍生品则主要在美股交易。

众多券商、投资机构也正大量发表研究报告表示看多中国优秀互联网企业。但无论如何,投资者仍应独立思考,谨慎做出投资决定。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的所有资料、数据等(「资料」)只供参考之用,不构销售或建议任何投资、交易策略或金融产品的要约或招揽。本公司会尽力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但不保证该资料为准确无误, 亦不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损失或损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