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第2篇有感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第2篇讲的内容是“重建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文化”。这篇以具体生动的案例呈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当前家庭文化存在着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呼吁“重建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文化”。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让孩子远离孤独、无助和恐惧。”

“孩子童年时,父母要多陪伴在他身边,同他交流。在爱和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更容易找到安全的归宿。”

“养育孩子,比所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每个父母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投入是陪伴。”

“在童年,母亲的存在就代表着安全。年幼时的艰难分离会导致心灵的创伤,因为它侵犯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联系——母子纽带。”

“孩子的未来,往往在餐桌上和客厅里就决定了。”

“家庭之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着孩子成长,在有爱有鼓励有帮助的地方,即使生活很艰辛,生命照样可以很健全很健康。”

  “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家庭时间就是孩子时间,努力给孩子更健康的生活和更美好的未来。”......

读着文质老师的文字,想着我的快乐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过孤独和恐惧的时刻,虽然童年时物质生活及其贫乏,虽然父母会经常因为经济问题争吵。但是我的爸爸或者妈妈总有一方陪伴着我和弟弟,不管是在地里干活,还是在土里干活,还是在山上干活,总有爸爸或妈妈的陪伴。记忆最深的是,每个夏天的晚上,我们一家十个人(我们家四个,叔叔家四个,加上爷爷奶奶),在门前的水泥坪上乘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摇着扇子拉家常,弟弟、堂弟、堂妹和我则在坪上捉萤火虫,或着相互追赶嬉戏。这样的幸福时光直到我到镇上读初中上寄宿学校才结束。

我想,我是因为幼年、童年有父母的陪伴,才有了长大了离开家乡的义无反顾。长大后,我和弟弟努力考上大学,去了外面的大城市,极力要摆脱贫困地家庭生活。又去了大城市工作,接受更严酷地挑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竞争,但是我们都不曾放弃过,我想,我们内心蕴藏着的对抗巨大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一定是来源于幼年、童年时父母和大家庭百般地疼爱。我是多么的幸运!

这个暑假回湖南乡下,看到邻居香平将两个儿子留在家,她和孩子爸则去了浙江打工赚钱。她的小儿子(正读五年级)见到我时躲躲闪闪的目光,我的内心顿时心疼起来。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他又有过多少的孤独、无助和恐惧?那天,我给香平的儿子们送去了两盒饼干,晚上,我接到香平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对我说,等孩子读六年级时,她会回家陪伴小儿子的。听到她这样说,我心里顿时欣慰了不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第2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