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放假了,区级层面安排“七个一”活动,主要面向学生,也有教师的读书活动。学校安排的教师寒假“四个一”:研究新学期的教案(读教案)、研究五年中考试题(读试题)、研究教学计划、读一本专著。其中研究教案,读好教案 是很有必要的。

区级层面有“全区同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吃透,是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能力。

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课。寒假的“读教案”活动要围绕“怎样使目标制定更加精准到位、评价设计更具指向性、活动设计更能达成目标”等问题,展开教学设计的逆设计流程,使教师的备课由经验走向专业。


一、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从四个角度进行设计,即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叙写四个方面研究制定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科学精准。

1.“一摘三解”进行课标分析

每个课例的设计,都要先摘录课标中本学段对本节课的目标要求;然后针对课标中的要求,从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这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明确课标的目标导向,使课标得以具体化、清晰化、可测化。

2.纵横两条线进行教材分析

通过纵向分析,打通前后联系,理清思维脉络,从而明确本单元、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已学习的相关要素,以及小学阶段本知识点要达到的程度。通过横向分析,对多种版本进行比较,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拓展点。以此让老师们吃透教材,教学中做到用教材而又不唯教材。

3.双角度进行学情分析

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面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会怎么想?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要进行进行预测。然后站在老师的角度,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当前的认知水平、未来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思考,从而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



4.目标叙写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找动词”,将课标中“理解、掌握、体会”之类的内隐的心理动词,替换为一个或多个行为动词,实现目标的清晰具体、可观可测。二是“定标准”,深入思考“学生要学什么、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确定学习的深度和难度,制定精准的目标。三是“给条件”,要阐明为了实现学生达到目标要求的程度,教师需要创设或提供什么。

二、三环节,合理预设评价任务

依据“教学评一致性” 的逆向教学设计,与传统设计尤为不同的是,在确定目标后,不是直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而要先寻找学生达成目标之后的“证据”。

1.“翻译学习行为”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将会获得哪些关键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后,他们最终能做什么?”即把“结果”翻译成学生角度“学习目标”,也就是达成学习目标的行为表现。

2.“设计评价任务”

在此环节,教师要尽量避免习惯性走入“教学活动设计”的误区,而是要从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出发,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证据证明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在此问题引领下,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设计能够表现出这种学习行为的评价任务。

3.“制定评价标准”


即课时总评价标准和分环节评价标准,从而明确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层次界定等问题,便于师生实施精准评价。

三、三融合,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明确学习结果、制定基于理解的评价任务后,就要进行全面的教学活动设计。

1.与“真实情境”相融合

为引导学生关注大概念和表现性挑战,实现深度学习,教师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还原学生本能的兴趣冲动,为学生搭好台阶,使其始终兴趣盎然地参与评价任务的探究和实践。

2.与“评价任务”相融合

教师在第二阶段预设的评价任务,要对其进行适度分解,围绕核心任务设计子任务,构建活动框架,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挑战的同时,又有参与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3.与“体验式教学”相融合

逆向教学设计追求的是学生的“理解性”表现,而“理解”是永远不可能通过“灌输式”教学实现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以体验、讨论和反馈等方式参与学习,在恰当的时机点拨、揭示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学习中隐藏的知识。

“433”教学设计逆设计流程,实现了备课时的以终为始、逆向设计。让环节设计、评价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老师提供了精准备课的“脚手架”, 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实现了全体老师备课的专业化,为优质高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