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33本《斯宾赛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赫伯特·斯宾塞

武汉大学出版社

题记:读这本书,非常顺畅。亲近母语教育理念,都跟此书一致。比如,日有所诵的选材原则,比如分级阅读书目的选择标准,都饱含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期,他们有着独特的需求,也应当有独特的权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才能更好的学习;成绩分数不应该成为单一的评价标准;爱和感恩、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也是阅读想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章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肌肤接触有益于孩子身体的成长和智力的发育

家庭教育更加重要

孩子是反映父母言行的镜子。

思:父母之间大声呵斥的习惯、做事速度快但有些潦草的习惯,在我身上也能看到。还有,当遇到委屈,经常会眼里含泪说不出话来,这个也是我跟我妈共同的表现。这些,我都需要慢慢克服,不能将其延续。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关键不在于教育孩子,而在于如何教育自己。

第二章 快乐教育拥有神奇的力量

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呢?我觉得可以按以下的几点去做

(1)当你生气或者烦恼的时候就不要再教育孩子了,因为你一旦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2)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是很开心时,就不要再强迫他学习了,这样做不但学习的效果不太好,可能还会形成抵触的心理。

(3)工作下班之后,不要把工作的不愉快带到家里,要在家中培养形成一种快乐良好的氛围,最好能和孩子有一些经常性的互动或者游戏。

(4)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家长首先要做一个乐观的人,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夸奖鼓励,不要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完美才说明孩子是正常的人。

和孩子一起唱歌:其实在我们唱歌的时候,会释放很多烦恼和郁闷,同时也让自己的肺部和腹部得到了运动。

第三章 进行快乐教育所需的教具

为了解孩子的内心,斯宾塞设置了卡片游戏。问题设置比如:

说出你最自豪的一件事。

说出你最伤心的一件事。

说出你最想得到的一件东西。

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

跑步十分钟。

说出你讨厌的一个人。

给你喜欢的人一个拥抱

……

思:这些问题设置能够让父母亲人了解孩子的内心并及时疏导。简单的问题却拥有大大的智慧。我还想问什么?

说出一件你最喜欢做的事

引:让孩子去亲身学习一种事物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没有任何的书籍能够代替亲身体验,也只有去亲身体验过了,才会引发他更多的思考。

——非常赞同这句话。但一个会引导的大人也很重要,比如说斯宾赛在带着孩子去种植物的时候,他这样描述种子:这是一种有生命的事物,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等时间久了他还能变出一些其他的东西。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期待变化,会让孩子去观察变化。一个有引导能力的大人是多么重要。

第四章 对孩子实施快乐的教育

孩子越快乐,学习越有效。

是呀,但孩子感兴趣他就会快乐,那他会吸收更多内容,如果学习的过程让孩子感觉不到快乐,它又能吸收多少呢?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两组孩子,目标是去教堂。一组告诉他们那边有新人在办婚礼,可以分到糖吃,另一组告诉孩子们说跑得慢会惩罚,结果显而易见,第一组更多人跑到了目的地。是呀,快乐,让行动更持久。

每天都给孩子一些玩耍的时间

因为心智和身体是密切相关的,身体上的放松会带给孩子良好的情绪反应,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心智活动。

引:最成功的教育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

作者说他不会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告诉他通过什么样的书可以查阅到,当然也必须要做相关的准备、为孩子准备好查资料经常用到的书籍和工具。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需要先读孩子们可能会需要的书。

第5章找出孩子不快乐的因素

这个可以结合正面管教的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其实与他的心理诉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要对孩子有同情心

家庭要给孩子创造快乐,作者的建议:

1.多制造一家人在一起的机会。

2.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

3.不要把孩子当孩子看

4.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5.有规律的和孩子共同做事

6形成稳定的家庭习惯

7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8给孩子讲讲家庭的历史

9打造亲密的家庭关系

第6章快乐教育法开发孩子的智力

寻找孩子的优势和潜力

图片发自App

第7章认识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

一切学习都开始于观察;快乐的知识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步骤,要由小见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不同阶段的能力发展,需要的只是不同的给养;自我教育能促进一生的发展;必须实行实物教育,利用绘画完善早期教育。

思:作者的很多思想非常超前。

第8章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认为作者所说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实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被灌输和主动去学,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作者说,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呢?作者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用兴趣刺激孩子自我教育,或者在这里边提到了,一次性不能给予太多,否则的话会让孩子放弃情绪,因为那样子就变得索然无趣了。

第二呢,要提前准备好满足自我教育的工具,当孩子产生了兴趣,却没有工具来帮助他进行操作的时候,肯定会让孩子慢慢丧失兴趣的。

第3点呢,要鼓励孩子参加兴趣小组,是呀,一个人,走的可能会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

第四呢,让孩子自己拟定时间表,这里作者提到孩子小的时候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这种观念是需要大人来帮助去培养的,对呀,所以说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制定时间表,那他就有一种责任心在里头。

第五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没错,如果他自我生存能力很差的话,那他可能不会摆脱一种依赖思想,没法获得完善的独立的意识。

第六让孩子独立安排旅游活动,这个其实就是说让孩子去自己动手呀。

在自我教育里边,作者特别提到了让孩子爱上阅读,还用了较大的篇幅来阐述阅读的重要性,其中呢,作者的观点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

第二是父母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三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书架。

第四帮助孩子选择好的书籍。

这四点也是亲近母语一直推崇的阅读理念,阅读从0岁就可以开始了,第二呢是说阅读是需要有榜样的力量。第3点呢,其实是需要给孩子很多图书,另外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的书架,这是他的一种选择能力。第4条呢则是提到了好书的重要性,对于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读5本书,有时候不如读一本书的价值,所以在这个时候大人需要去进行把关。

对于阅读作者有很多名言名句呀,这里我要摘抄一些。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方向。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孩子命运,却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

阅读不能改变孩子人生的起点,但他却可以改变孩子人生的终点。

第九章让孩子在快乐中写作

引:如果一个人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就要学会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周围的人和事物。如果想增加自己话语的吸引力,就要多听听内心的声音。

这一张收获很多,其中作者最主要的思想就是,第一要写真情实感,第二呢是让孩子去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第三是随时随地的练习写作。

第2条特别有意思,其中作者也批判了,一些积极向上的作文题目,比如说我所敬爱的人母亲,等等这样的题目用心很良苦,但是却扭曲了写作本身,如果孩子是福利院的孤儿呢,如果孩子真的在生活中没有自己亲爱的人呢?那还不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不是真实的。

第10章在教育中加入有效暗示

作者说在消极暗示下长大的孩子,有的误以为自己真的很笨,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有的孩子感受了自己的力量,便会变得非常叛逆,对周围的一切都带有仇视情绪,而积极的暗示则会造成好的结果。

暗示的作用如此强大,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1暗示要与真挚的爱联系在一起;

第二暗示不是夸张,也不是掩饰缺点;

第三,按时能让孩子身心充满快乐。

思考 :第二条很重要,符合孩子实际特点,才会产生作用,否则会变成压力。

第11章让孩子得到快乐的自然教育

斯宾塞这样来描述大自然

如果真的有一位老师,他能提高孩子对美的鉴赏力,又能让孩子开悟;他能让孩子看到事物发展的伟大规律,而又不使身体过于劳累;他随时实施教育,不管白昼黑夜,也不管天晴天阴都不要一点报酬,而且总是诲人不倦。

同时他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充满宽容。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父亲的权威、理性、热情、豪放,也能看到母亲的慈爱、感性、柔和、细心。他们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品质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又能让孩子变得智慧且感觉敏锐。

这么伟大的老师,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就是守候着我们的大自然。

思:很喜欢这段描述,是呀,大自然就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的心境都会变得平和,大自然包罗万象,美,无处不在。置身于大自然中,你会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会让你身心放松。但是大自然的美并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有时候人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没有一个大人的引导,孩子可能视而不见,并不留心万物更替的规律,也无法发现自然的美。

第12章,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

这一张印象最深的是,斯宾赛提到了自然惩罚这个表达方式跟正面管教里的逻辑后果是一致的,有时候人为的批评,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尝到后果,于是他仍然不会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倒是让孩子去尝到那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他才会有深刻的印象,并再也不会让这种行为发生。

比如说早上不起床的后果,可能是没有饭吃,但大多数父母会心疼孩子,仍然会为孩子留饭,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会一再试探父母的底线,不会改变自己懒床的习惯。

第13章教育和学习都不能过度

这一章斯宾塞用教育不能过度来作为标题,我倒是觉得不是特别合适,他的陈述里边更多的是对考试和评价系统的批评。只用分数来评价一个孩子,导致孩子一方面呢,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考完试就把知识都忘记了;另一种情况是会压力很大,对身体也造成了伤害。

第14章给孩子需要的各种权利

看到这个标题,我的疑问是,这些权利要保证哪些内容?根据前文作者的陈述和观点来看,我认为斯宾赛会比较重视身体和心智方面的发展。

还有一个疑问是,斯宾赛认为普通的人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孩子拥有的权利又有什么不同。

斯宾赛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获得强壮的身体,让孩子的心智和道德能够适应以后的社会需要。 (从这个定义来看,斯宾赛更加关注的是外向的内容,没有关注到教育对个人自身和向内的作用)。

嗯,作者又提到了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包括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以及高水平的自治和判断能力,成为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作者对英国教育观念的批判,请教现代社会中国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其实根据这种观念的发展,来看100多年前的英国,就已经处于中国现在教育理念发展的阶段了。这个正常的,因为英国大约在18世纪就进入了工业时代。

作者提到的第1个权利是话语权。所以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这种权利,孩子的这种权利更是被剥夺了。

作者提的第2个权利是公平公正的对待孩子。

孩子不公平的待遇跟成人不一样,比如说孩子会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第3个权利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自尊是什么?作者进行了详细的陈述,司边赛认为自尊是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是对自身的评价和体验,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他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一个懂得自尊的孩子会处处考虑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即使犯错有自尊心也会提醒自己犯错只是偶然。

对于这一点我很赞同斯宾赛理念,教育应该让孩子,自我认同和肯定来找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他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在这个社会上产生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认同自己,才是在这个世界认真生活的重要的一步。

第4个权利是给每个孩子均等的机会。是呀,这个社会本来就不是公平的,如果所有的人能拥有公平一点的机会,社会也会变得和谐一点。生活现状差的人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跟生活状态很好的人的机会。生活状态非常好的人也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去争取机会。

第5个权利让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这个也是目前我们教育中缺失的,孩子们从小没有被教怎么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只会背标准的答案。

第6个权利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大家注意结论,作者的观点更多的是认为当孩子自己选择并付诸实践的时候,他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会努力想办法去克服,也就是说他更能够坚持下去。

这6点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也是老师和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掉的,但是好几个内容说这是一种权利,是有一点不太恰当的。

第15章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

先让我想想我觉得比较好的习惯有哪些?第1个是,运动的习惯,这个能保证身体的健康,第2个是阅读的习惯,这个是来保障精神的发展,第3个作者可能会说,观察自然的习惯,制定计划的习惯,还有独立选择,独立思考等。

作者的思路显然不是如此,作者要讲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首先呢,作者说了事主要如何养成好习惯,那就需要重复多次的重复和诱导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然后作者重点强调了要帮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这一点我没有想到,也特别赞同作者的观点,没有人能同时做好两件事情,特别是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专注,专注地对待自己当前再多的事情,提升专业能力,有时候宽度和深度不可兼得,那就不如选择深度,用自己的专注来加深深度。

在培养小斯宾赛专注的时候,斯宾赛 其实是一直在陪着孩子来完成这个过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参与,于是成为孩子的榜样,第二呢,也是让孩子体验专注的过程和专注所带来的快乐,真棒。

第三,要孩子运用知识来提高记忆

学到的内容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更深,而且还能够进行扩展。

我们学到的内容需要想办法应用于时间,不然的话他只能是理论也没有融会贯通的机会,那么知识其实并没有让我们发生改变。

第四,让孩子一点一滴积累知识

斯宾赛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用漂亮的笔记记录下来,是呀日积月累,然后进行相应的整理,这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

第五让孩子习惯自己做选择

斯宾赛经常问孩子的问题,比如你真的下定决心要这么做了吗?那你就按照你的心意去做吧,。你是想要坚持还是选择放弃?孩子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了选择,他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坚持下去。

第16章培养具有独立性的孩子

这一章斯宾赛讲了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以及怎么做怎么做方面包括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还有让孩子努力后有快乐的体验,那另外呢,也特别强调了父母的爱要时刻伴随孩子,这一点也比较重要,要让孩子知道虽然他被要求做很多事情,但是父母的爱永远伴随在他身边。

第17章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斯宾赛提倡的健康的心理,包括乐观、自信,自尊自爱,勇气。

第十八章让孩子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

作者特别强调了科学知识、生命科学。这些也是当前教育中缺乏的。

第十九章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

1.爱孩子,并让孩子学会爱。

2.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

3.不要给孩子种下仇恨的种子

4.爱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

第二十章 父亲要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

在孩子产生了依恋心理后,他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程度是一样的,但是当有其他人在,孩子出于本能会把父母区分对待。

后记:

这本书理论性不强,属于作者思想的整理。对于初步接触理论书籍的人来说,读起来会比较容易一些。

斯宾赛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社会思想家,很多思想是中国现代推崇和传播的理念。当然,这也与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有关系。放到100年前的中国,也许人们会觉得这是“天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第33本《斯宾赛的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