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18)

3.30 通过对脐轮的观想与觉察,可让我们深度地了解身体的结构。

3.30 Focusing with perfect discipline on the navel energy center yields insight about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body.

3.31 通过对喉轮的观想与觉察,可以让我们中止饥渴。

3.31 Focusing with perfect discipline on the pit of the throat eradicates hunger and thirst.

3.32 通过对中脉的观想与觉察,可让我们安住于宁静和沉稳。

3.32 Focusing with perfect discipline on the'middle channel',one cultivates steadiness.

3.33 通过对顶轮的观想与觉察,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完美洞察力的人。

3.33 Focusing with perfect discipline on the light in the crown of the head,one acquires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rfected ones.

3.34 (通过对上面十几节经文进行单一或多项的修学)同样还能获得诸多灵感和启示的降临。

3.34 Or,all these accomplishments may be realized in a flash of spontaneous illumination.

三脉与七轮

3.30通过对脐轮的观想与觉察,可让我们深度地了解身体的结构。

根据瑜伽和YD医学,一个人全身有7万多条气脉(Nadis),主要的气脉有3条:中脉(Middle nadi)、左脉(Left nadi)和右脉(Right nadi)。在这3条气脉中,最主要的是中脉。这7万多条气脉我们可以将它们比喻成大树的枝叶,而中脉则是这个大树的树干。故中脉为全身气脉之总管,中脉若通畅,则全身气脉必通畅。根据瑜伽学和中医学“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原理,中脉通畅则全身气脉必通畅,全身气脉若通畅,则百病全无,身心焕然一新。

调节和控制气脉运行的是分布在中脉上的七个轮(Chakras,能量中心)。这七个轮既是身心和气脉的总控制中心,也是身心能量的总存贮中心和不同层面(或叫不同阶段)的意识的显化与升华中心。

根据传统的瑜伽学说,人体是由五大类属性的基本物质有机组合而成,即地、水、火、风、空,简称“五大”。这五大类属性的基本物质同样由身体中不同的脉轮所控制和调节。


1.海底轮(Muladhara Chakra或Base Chakra)

海底轮位于生殖器与肛门之间会阴穴内部的盘骨神经丛内(Pelvic Plexus),它是体内整个能量系统的基础,也是个体意识起源处。海底轮控制着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和人体中固体的成分(传统瑜伽名之为“地大”)等。

2.腹轮(Swadisthana Chakra)

腹轮位于脐下三四寸小腹内部的主动脉神经丛内(Aortic Plexus),它控制着脾脏、胰脏的分泌功能,性腺及身体中的液体成分(传统瑜伽名之为“水大”)等。

3.脐轮(Manipura Chakra)

脐轮位于肚脐内的太阳神经丛内(Solar Plexus),它控制着胃和大小肠的消化系统,肾上腺的分泌以及身体内火的成分(传统瑜伽名之为“火大”)等。

4.心轮(Anahata Chakra或Heart Chakra)

心轮位于两乳之间(膻中穴)胸腔内部的心脏神经丛内(Cardiac Plexus),它控制着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胸腺和淋巴腺以及人体内风的成分(传统瑜伽名之为“风大”)等。

5.喉轮(Vishuddha Chakra)

喉轮位于咽喉处内部的颈部神经丛内(Cervical Plexus),它控制着甲状腺和副甲状腺以及人体内空的成分(传统瑜伽名之为“空大”)等。

6.眉心轮(Ajina Chakra)

眉心轮位于两眉之间的“印堂穴”内部,它控制着松果体和脑下垂体。

松果体是人体的生物时钟,它分泌出的荷尔蒙能影响身体所有的器官,使身体各器官和组织有规律性地工作或休息。目前我们已知从松果体分泌出的荷尔蒙,可以很好地延缓老化,增进免疫力,增加对痛苦的忍受力等。

脑下垂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腺体,它能控制身体的许多活动,例如腺体分泌、血液循环、生长和体温等。当脑下垂腺功能失常时,会产生许多疾病,体形也会有不正常的变化——变得很胖或很瘦,很高或很矮等。

7.顶轮(Sahasrara Chakra)

顶轮(又名梵轮、大乐轮、大觉轮等。因此处有上千条神经分布,像上千个花瓣,故此轮又名千瓣莲花轮)位于头顶百会穴处,是左脉、右脉和中脉会合的地方,一半位于头顶内,一半位于头顶外。它已经超越了生物学及心理学的范畴,此轮控制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先天智慧,以及对终极存在的洞察与体悟。

气(能量)和气运行的路线——脉,以及气和脉的控制中心——七轮,是除生理学上所说的人体九大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外的第十大系统,而且是这个构成身心十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系统。脉轮系统直接控制、调节、供给着另九大系统。

三层身体

物质层,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身体”;

思维—信息—能量层,经络、气、脉、轮、情绪、思想等皆属此层;

本体层,是意识的本体,宇宙万有的基础,瑜伽叫作“大梵”。

就像任何事物都分为体、相、用一样,第三层次为体,第二层次为用,第一层次为相。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体相用之有机关系。事实上,人的存在是一个立体和有机的整体。将人的存在强分为体相用和三个层次,只是为了表述上之方便。

“通过对脐轮的观想与觉察,可让我们深度地了解身体的结构。”

(1)此处所谓的“深度地了解身体的结构”主要是指对第二层次,即对能量的运行、结构、规律,以及更深一些的关于情绪、思维、Y障等的了解,并以第二层次为起点向第一或第三层次延伸。

(2)达到“深度地了解身体的结构”,“对脐轮的观想与觉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和方式。事实上,对七轮中的其他“轮”的观想与觉察,同样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对人的第二层面或三个层次,达到更为深入的了解。甚至不用对七轮进行“观想与觉察”,通过修行“子母光明法”等,同样也能以不同方式达到“深度地了解身体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条条道路通罗马”。

辟谷与食气

3.31通过对喉轮的观想与觉察,可以让我们中止饥渴。

此节经文教授的与“辟谷”和“食气”有关。异称很多,有“断谷”“绝谷”“休谷”“却粒”“辟粮术”等。

辟谷起源并流行于瑜伽领域,没有异称,统名之为Breathetarian。

辟谷的种类分为:

1.不食五谷,诸如米、面等,只食蔬菜水果和正常饮水;

2.不食人间烟火,即不食熟食,只食少量水果和正常饮水;

3.只服用药食两用植物根、果、叶,正常饮水;

4.禁绝一切食物,正常饮水,食气为生,即修炼相关的辟谷术;

5.食水全禁,也即不许任何东西入口,食气为生。

辟谷的天数分为:

1.超短期(1~3天);

2.短期(3~10天);

3.中期(10~20天及以上);

4.长期(1个月及以上);

5.超长期(1年及以上);

6.永远辟谷(即无时日限定)。

辟谷的原因分为:

1.因病辟谷:有很多病人在生病期间自发地不思饮食,甚至反感饮食。还有一种是在医嘱下的强行绝食。

2.自然辟谷:一般人和瑜伽修行者都有可能发生自然的辟谷现象,即于某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无饥饿感,自发地不思饮食,甚至见到或想到饮食都反感,如强行进食,肠胃等感觉很不舒服,如此便进入自然辟谷状态。此类辟谷一般时间都会较长,多数能达到一周以上。

3.禅定辟谷:瑜伽士有时一次进入禅定中能达数天,乃至十数天或更久。在禅定中瑜伽士超越了身体,所以对身体没有感觉(也即临时性地遗忘了身体),此时身体上的各种生理机能降到最低,乃至彻底停止,如呼吸、脉搏、体温、心跳、反应等,其中就包括消化功能,也降到最低,乃至彻底停止。

在此禅定期间,瑜伽士的身体保持着一种固定的姿势(如盘坐)一动不动,生理功能降到最低或停止,类似于蛇熊等冬眠状态。如此持续数日乃至数月,当出定后各项生理功能又会恢复正常。

在入定期间,瑜伽士不吃不喝,此种辟谷名之为“禅定辟谷”,即以禅定为食。此为“静态禅定”。

还有一种更高明的“动态禅定”,即一切日常生活照旧,但此人已超越于通常的身心,处于比通常的身心更深更高的状态中,同样也能引发出“禅定辟谷”现象。

4.食气辟谷:“食”是吸纳之意,“气”是能量之谓。

食气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自然界吸纳能量;一种是从自己信任和敬重的导师那里吸纳能量。

第一种食气法,即从自然界中吸纳能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或立或坐,面向日月,用嘴呼吸。吸气时,口型做动物之吞物状,凝神观想一口将太阳(或月亮,或整个银河等)吞咽下去,观想所吞之物顺行而下至腹内下丹田;呼气时,口型做叹气状,观想全身病气烦恼全部呼出体外。呼吸时,要做到吸满呼尽。每日练习时间自定。此谓之“日精月华吐纳术”,简称“吐纳术”。亦可于无日月时,全凭观想将日月随吸气吞入口内。

另一种是“从自己信任和敬重的导师那里吸纳能量”。例如在高度信任和敬重的基础上,观想圣哲的能量,如风、如水或如光,从自己的特定部位(如头顶梵轮处或脐轮处等),或无特定部位,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如此以获得维持身心活动之所需。

5.习俗辟谷:习俗,那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辟谷。一周中某一天不吃荤,只吃素食;或一周中某一天在24小时内不可以吃任何东西,只正常喝水;或一个月内需有两天或几天不吃东西,只喝水;或一年内有半个月只吃少量(如一天3.5个)水果和喝水,不再吃其他东西;如是等等,不一而足。

6.铭志辟谷:

“通过对喉轮的观想与觉察,可以让我们中止饥渴。”

当辟谷之时,或欲进行辟谷之时,观想和觉察喉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饥饿感与不适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3.32通过对中脉的观想与觉察,可让我们安住于宁静和沉稳。

中脉和位于中脉上的七个轮,在瑜伽修行中无比重要。对七轮的激活和中脉的疏通,直接决定着瑜伽修行的成败、快慢、深浅等。两个重要的流派——昆达里尼(Kundalini)瑜伽和皇冠瑜伽的核心修证方法,是直接建立于中脉和七轮之上的。

瑜伽学认为中脉上的各个轮,全息着和对应着一个生命层次或叫意识层次。

轮就是门,门就是轮。七轮就是七个门——与之相对应的那一道的大门,或此轮即代表与浓缩着那一道。激活此轮即是激活那一道的意识,或疏通整个中脉就是贯通意识所有可能的层次而整合为一体。这种整合一体的意识之境就是圆境,就是圆觉。

中脉是贯穿所有生命(意识)层次的通道,通过对中脉的观想与觉察,不只是让我们安住于宁静和沉稳,而是快速实现圆境和圆觉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对中脉的观想与觉察,以及对各轮的观想和觉察,有三种方式。

1.直视法:直接觉察和观想着对象——中脉或某个轮。

2.对视法:想象着我位于我的身体的对面,我在我的对面用心觉察着和观想着对象——中脉或某个轮。这两种方法都属于“从因到果修行法”。

3.重演法:我即师,师即我。我(师)在重演着师(我)在修行“观想和觉察某个轮或中脉”的全过程。此种方法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既有一定的具象性,又有很强的抽象性,其中微妙,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多修行实践,自有体会。此法属于“倒果为因修行法”。

从祛病健身角度讲,中脉是一个能量的通道,是各种经络中最大的一条通道;从开悟角度讲,中脉不再是“位于上半身正中的一条脉道”,它是一条“中道”——中庸之道。什么叫“中道”?中道就是超越并包含一切二元对立的“见”“修”和“果”。此“见”谓之“中道见”或“中道观”;此“修”谓之“中道修”或“中道行”;此“果”谓之“中道果”或“中道圆成”。建立并恪守“中道见”“中道修”和“中道果”就是终极的中脉修行。

3.33通过对顶轮的观想与觉察,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完美洞察力的人。

顶轮又名智慧轮、解脱轮,是七轮之总轮。顶轮的开启标志着所有七轮的激活。不只是顶轮的激活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完美洞察力的人”,每个轮都是生命(意识)的一个层次,都是智慧的一种存在方式或侧面。开启哪个轮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洞察力和悟性等。

3.34(通过对上面十几节经文进行单一或多项的修学)同样还能获得诸多灵感和启示的降临。

瑜伽的修行是实践的智慧学,贵在“实践”两个字。只有自己实际去修证了,才能“如人饮水,冷温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瑜伽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