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首专属于他的歌。就像南京,在之前我一直认为他是纸醉金迷,充满历史气息的。所以应当是偏奢靡的rap。

直到踏上他的那一刻,我想我又错了。他是一曲常见经典的流行。

金陵之气到如今,已经剩下不了多少。更多的,是相似无几的生活味道。

有人打伞,有人等车,有人在角落里摆摊,叫卖着桃子,金铃子,十块三个。

知乎的网友说南京是大气的,随处可见的历史文物,八竿子打不着的菜名,听着就唬人的地儿。

进去,是人,是商品,是丢满硬币的司马缸,是传说发财转运摸白了的龙头虎鼻。

历史,因为人而熠熠生辉,又因为人而一文不值。

大成殿的门槛,是左脚进还是右脚?如烟的歌声浮荡在周围,如果那天不是傍晚,刚好落日悬挂在殿顶,树顶,我也不会有这一刻的震撼。

我没有去看孔子的雕像,两排弟子的介绍,却因为这样的景,感受到了几千年的氛围。可能我们拥有的是同一个太阳。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高二那年去北京圆明园。那日的太阳正好,骄人的烈火也如这般悬挂,柳枝摇曳在池塘上方,柳叶纷纷飘下。

我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建筑物的图片,人物的生平。但是感受,只有自己去了才能属于我。

南京是大气的,因为总统府,因为中山陵,因为美龄宫。

南京又是实诚的,因为鸭包,因为汤包,因为各种包。

我看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的融合,或者说是各自侵占。因为现代,将历史变俗,因为历史,现代变得束手束脚。

在不可抗力的发展面前,这两者的平衡永远只能五十步笑百步。

并不觉得南京的各大热门景点有多好看,也不觉得南京的小吃有多好吃,甚至还瘦了三斤。只是我走在38度的大马路上,我也能感受到四周的鲜活,散漫。

如果说香港的走路,就像前面有钱,后面有火。

那么在南京,就是前面有水,后面有树,而你在轿中。

喜欢南京的氛围,不快不慢,适度有宜。

不像北京的纷至沓来,走马观花;不似厦门的外热内冷,赶鸭子上架;也不是杭州的欣欣向荣,自我隔离。

他是散漫的,温和的,可能他还在试着包容,寻找平衡。

如果有机会,还会再去一次,当然不会选择在夏天了。如果没有机会,也不会觉得遗憾,因为我闻过了南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