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晴 文/想想
吃完午饭,准备选家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和数学老师去家访。
一说要来家访,孩子们很兴奋,纷纷举手说要来自己家家访,周小宸的手举得最高。
他是一个特别积极的学生,发言积极,做事积极,可偏偏写作业不积极,半个学期了还是如此,我迫切地想知道周小宸在家里完成作业的情况。
于是一群人走出校门,先来到周小宸的家中,客厅摆着三筐黄澄澄的橘子,散发着淡淡的橘香。周小宸的爷爷和大爷正在吃饭,看见我们来了,起身让我们坐下。
经过了解,我身处的这座自建房是当年拆迁后借钱做的房子,为了还清债务,供两个孩子上学,周小宸的妈妈在外打工,爸爸在家接活做(类似粉刷工),早出晚归,平时爷爷奶奶陪伴比较多。
“周小宸放学回家会马上写作业吗?”我问周爷爷。
“我一问他,他就说写完了,我和他爷爷又不认识字,也不懂,老师你要多用点心。”周小宸的奶奶先开口说。
好像每次家访都会有这样的桥段,爷爷奶奶表达自己在家对孩子管教的无力感,进而要求老师对孩子管严一点。
后面的过程大概可以推理出来了,我对周小宸进行思想教育,并告知家长在家也要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临了,周小宸的爷爷真诚地说:“两个老师还亲自来家里看我孙子,辛苦了。”转而又训斥周小宸,“你看看老师对你这么关心,你要认真读书,不要像爷爷一样没什么用,以后很苦的。”声音苍老,语气渐弱,似有心酸。
接着他的一系列动作令我不知所措,周爷爷热情地说道:“老师,带点橘子回去吃。”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他与老伴立马拿出一个红袋子放在装满橘子的框里,用布满青筋的手摞起一堆橘子推进袋子里。
“不用,您别装了,我们不用……”怎么……来家访还给发橘子?
不说还好,一说这句话老人家装橘子的速度更快了。
我赶忙拉住老人装橘子的手,“可以了,可以了。”
“没事,这都是自己家种的,老师带回去尝一下。”周爷爷憨憨地笑着,他用橘子来表示感谢,或许也包含着对教师的尊重,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最后我与周老师提着一袋沉甸甸的橘子走出了周小宸的家,两脸茫然,“我们怎么就把橘子带出来了?”然后相视而笑。
这袋橘子,定是甜甜的味道。
收拾心情,扎着两个辫子的小欣怡高兴地把我们领到她家。
小欣怡住的是廉租房,兄弟姊妹有四,小欣怡是老二。房间很小,摆了两张床,一眼就看见了靠墙的一张床放置着五个枕头。欣怡奶奶告诉我,因为被子在乡下,所以在我们来之前都是五个人睡一张床。
“你们五个人怎么睡一张床?睡得下吗?”我和周老师都十分疑惑。
“四个孩子在床的左边横着躺,我在床的外侧竖着睡……”欣怡奶奶向我们解释。
我看着褶皱的床单和摆放整齐的枕头,内心不是滋味,难以想象小小的床可以挤下五个人。
“横着睡小孩子的脚能不能伸直?”我问。
“我让他们把脚缩起来睡。”欣怡奶奶有些窘迫。
我把小欣怡叫来身边,问道:“晚上能睡好觉吗?”
“睡不着。”小欣怡小声回答。
“四个人睡在一排,晚上小孩子会抢被子,分地盘,有时爱打闹。”欣怡奶奶似乎也知道会对孩子的睡眠有影响。
好在,欣怡奶奶说已经从乡下带来了被子,现在被子正在沐浴阳光,今晚孩子们睡觉就不会那么挤了。老大跟奶奶睡另一张床,小欣怡和弟弟妹妹一起睡这张“变大了”的床。
小欣怡的爸爸妈妈和爷爷都去了福州打工,奶奶一个人带着四个小孩读书,提及过往旧事,欣怡奶奶眼眶红了。
“您要保重身体,这些小孩子都靠您带呢。”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这个肩膀看似柔弱,实则是那么的有力,托举起了全家的重量。
“我儿子也经常打电话和我说,‘妈,你要照顾好自己,家里就交给你了,你要是病倒了……’”欣怡奶奶说着从口袋里拿出纸巾擦了擦眼睛。
我被欣怡奶奶这种无私的爱震撼了,冲击着我的心灵,我忍不住问:“您不累吗?”
“没办法,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啊。”一句生活的叹息,一位老人的无奈。
我一直不理解家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总觉得隔代教育会让孩子与家长内心产生隔阂,祖辈的教育方式,要么太严厉,要么过于溺爱。
再转念一想,自己生的孩子肯定想自己带。可是他们逃脱不了生活的桎梏,一面是生存,一面是孩子,不可兼得。只能将孩子拜托给家中至爱的亲人抚养,在外拼搏,家中的老人孩子,成了他们继续向前的源源动力。
假使生活足够安逸,欣怡奶奶会有自己的圈子,和别的老人聊聊天,锻炼身体,晚上跳跳广场舞。可是她不能,她为了孩子的孩子,在尽力做好四个孩子家长的身份。
家访中,我注意到了一件事物,一块写着生字的黑板。这是小欣怡姐姐欣雨的上课工具,她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欣雨是学生,回了家欣雨是三个弟弟妹妹的小老师,教他们认字,辅导弟弟妹妹做作业。
小欣怡很幸福,像甘甜的橘子,我想。
在了解清楚小欣怡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后,我更能理解她在班上的表现。
小欣怡基础差,胆小,不失乖巧。欣怡奶奶当着我们的面夸小欣怡有进步,回家小欣怡经常跟奶奶讲,“我的老师对我很好。”
我的脸臊红,经不住这样夸,为自己曾因小欣怡听写不及格而大声责骂她感到羞愧。
本想把从周小宸家中带来的橘子留给小欣怡吃,没想到小欣怡家有橘子,然后欣怡奶奶硬让我们又提了一小袋橘子走,我还是不知道如何拒绝。
得嘞,两个傻老师这回一人提一袋橘子打算走去第三位学生的家中……
这袋橘子以青绿居多,想必味道会有些苦涩吧,眼前浮现出欣怡奶奶一直紧锁的眉头。
和周老师商量了一下,觉得拎着两袋橘子继续家访不太好,我们把橘子放回学校,去了今天的最后一站——小璨家。
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蓝天白云下,一条小道蜿蜒而上,两棵橘子树立于院前,结满了一个个小灯笼,宛如苏轼诗中所描写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之景。
第一幢房子有一只小黑狗,守在一位老人的身边,这便是小璨同学的家了。
小璨家的情况跟周小宸有些相像,都是一起拆迁之后搭建的新房,欠了债。妈妈在外打工,爸爸在家接活(类似建筑工),没活就在家陪小璨,有活出去做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小璨奶奶耳背,老人家看见我们进来二话没说,转身进屋拿橘子出来塞到我们怀里,让我们吃橘子。我说了半天话才发现小璨奶奶没有回应我,她忙着找塑料袋,只见小璨奶奶从里屋装了一袋橘子放在地上:“吃,别客气,全是从树上摘的,等会吃不完老师你们带回去。”
冥冥之中,这次的家访和橘子绑在一起了。相对于前两次家访的紧张感,这次家访气氛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些。
小璨同学性格开朗,学习认真,积极发言,成绩良好。爸爸对小璨期望很高,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成绩的一点退步让小璨受到了挫败感。一开始是父亲的责骂,然后是家人给她“贴标签”,“怎么越读越笨了?以前小璨成绩很好的……”小璨奶奶唠叨了很久,对小璨成绩的退步念念不忘。
小璨在一旁听着奶奶的教导,心情低落。
我看见门口停了一辆崭新的粉色自行车,知道这是小璨的,“谁送给你的自行车,这么漂亮。”我问。
小璨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了,开心地说:“我姑姑给我买的。”
“那你骑一下,给老师看看你的车技如何?”
“嗯。”小璨点点头。
小璨骑上自行车,又是一个快乐的女孩了。
家访结束,我让小璨先回教室,我和周老师慢慢走回去。手中的这袋橘子很轻,像是在向我诉说美好事物背后的脆弱。
我们无法拒绝这些带着善意的橘子,甘甜而朴实,它们是家校共育的见证者。关注儿童本身,会比关注成绩更有收获。
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成长,让自己的心变得平和,告诉自己万事皆有因,靠一人之力无法扭转这种局面,可以做的是尽力。
又是一年橘香时,又是一次心灵之旅。
你爱吃橘子吗?酸甜酸甜的,就如同这次家访之行。
完(学生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