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已经四岁了,最近带她常常觉得压抑。静下来想了想还是因为太累导致的情绪低落。
为什么欧美人两人带几个孩子都没这么累,应该还是方式有问题。
观察了一下,发现太多的力气都浪费在帮女儿完成生活琐事上了,比如帮她刷牙洗脸梳头脱衣服穿衣服。
她已经是30多斤的孩子了,每次帮她做这些都需要精力体力。最让人的崩溃是,她已经不像小宝宝那样听任我们摆布了,穿衣服时蹦来蹦去,刷牙洗脸时扭来扭去,对抗耗力气,顺着她时间又来不及,就这些点点滴滴让人崩溃。
而且这几年来她似乎已经习惯了被伺候,我们也心甘情愿低下头给她穿袜子穿鞋子。以致于现在让她自己做点什么,她十分抗拒和不理解。
在育儿问题上,犯错是常态,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于是上周开始,决定着手培养她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
原因有三:
1、减轻大人负担
2、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3、改善大人的情绪,提高整个家庭的氛围
其中内容包括:
1、自己刷牙洗脸
2、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
3、自己换衣服
4、自己睡
5、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其中需要我参与帮忙的有:
1、帮忙放热水和教怎么挤干毛巾
2、在旁边督促如何收拾以及清理
3、帮忙分清裤子前后,并在套头卡住时帮忙拉一拉
4、先哄睡,同时晚上随时准备回应她的呼唤
5、提高她的参与感、积极性以及成就感
就这样推行了两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有:
1、孩子情绪不好,比如今早自己洗完脸后,明确说我不高兴
2、母亲(孩子的外婆)仍然习惯大包大揽,并且制止不了
3、我很难做到时刻nice,常常会有情绪和愤怒,有时不自觉会过分严厉给孩子造成压力
如何化解困难:
1、在孩子完成后,要及时给与肯定,肯定要明确细致,比如,你可以自己洗脸,帮妈妈省了很多精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性,是非常优秀的行为,妈妈为你骄傲
2、尽可能耐心和母亲说清楚这样做的原因,她忍不住插手时,尽量耐心请她离开一会儿
3、提醒自己不要着急,大人培养一个习惯都至少要21天,何况是孩子
接下来又在淘宝买了一个21天行为习惯打卡本,配有各种小习惯贴纸和奖励贴纸。我把它用作每天的to do list。
按时间段来排序,主要用于幼儿园放学后的活动安排。
大致安排为:接放学-活动A-吃饭-运动-活动B-洗澡-活动C-2130准时关灯睡觉。
完成后每天有一个奖励项,要注意奖励项不能一味迁就孩子的欲望,也包括了一起读书,一起画画这一类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学习是一项让人愉悦的奖励。
同时配备了一个计时器,每项活动都加入计时环节,让孩子有时间意识。
就这样推行了一周,十分有效。
我设想头一个月的打卡目的主要为了让孩子熟悉和喜爱这项游戏,因此这个月的打卡项目基本上都是她目前的兴趣所在,不过运动是每天的必备项。
其中包含:
英文节目:super simple songs
动画片:原版米菲
巧虎节目:拼音教学
阅读:亲子共读
手工类活动:贴纸、画画、剪纸、积木、拼图
游戏书:数字启蒙、迷宫游戏
是不是很奇怪?这些活动当中并不包括生活类的习惯培养项目?
秘诀就在于此,因为每晚活动是连贯的,并且都是孩子期待的,又急于完成拿到奖励贴纸,于是穿插在每项活动中间的日常行为便不再是孩子抗拒的焦点。
比如:
只要我说,宝宝,我们赶紧一起刷牙洗澡,然后就可以一起去读书了。孩子的注意力就全在接下来要进行的亲子共读上,非常开心的就把牙给刷了。
或者说,宝宝,我们把这些杂物收拾好,这样就可以空出这块地方玩积木了,孩子开开心心的很快就自己收拾完了。
又或者是,哎呀,宝宝,能不能帮妈妈把衣服扔进脏衣篮,这样妈妈可以更快的完成家务事,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出去运动了。
亲子阅读的书也多是自己穿衣服自己睡觉之类的绘本,读完后顺势引导她自己换睡衣睡觉。
孩子开开心心的投入在完成一个又一个打卡任务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大人在“默默”的培养她的自主生活习惯和提高她的生活效率。
真理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来不在问题本身。
育儿先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