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指导下的审美经验准备

原创: 寻虎纯文学

有的总说,阅读之后记不住,我多次强调不要紧,本来就是读感受,读审美感受,为何要记?这就是执念。胡适说读书方能读书,

强调不读二流书,更不读坏书。一本二流书,需要很多本一流书来冲抵,这是何苦呢?没有效率是必然的。口味不能败坏,审美趣味不能败坏。

段子幽默式样的文章很常见,在网友间传播比较多,有的会冠以“最佳”“年度最佳”。此类文章和文学的距离比较远,和美学距离也比较远。不是以审美的眼光去读,而是以抖包袱美学的恶趣味,无论读什么,再好的作品你也只能发现你想要的红烧肉,看不见燕翅鲍的。

审美趣味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好作品基础上的,否则是空谈。

美,不是华丽文字修辞比喻,不是精彩的故事,也不是鲜明的人物,而是整体的整一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虚构的小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活的可能性。不钻研一点理论,不做针对性的训练,是形不成美学观念的。

不要执迷于语义层,也不要执迷于情节,这对审美训练的伤害比较大。因为文章的美,在于整体。名著撕掉几页,依然是名著,这证明情节不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不是说什么情节都不要,这所有人都懂的。

美是存在的道说,首先是倾听,也就是说要沉浸进去,然后才能说出来。说要排除他人的影响和灌输,完全自由地去倾听。品尝作品就是如此,获得一种体悟。

作品是一个展开过程,不抓过程,却抓结果,用理性来解读,就如同在鱼汤里去找维生素,是将生命活成死物。

拿屠格涅夫的《白菜汤》来说,读了获得了什么呢?有一些印象,有一些模糊。获得的不完全是作品,因为我们没有背下它,背下了,也不是作者原意,那么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和作品有些类似的模糊的东西,像影子。我们从影子感受到美,而且自己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参与了作品的构建。

作品是不发光的,它是一堆文字,一个物体,但是它有潜在的东西,因为它是人的创作物,能召唤读者去审视它。它是一个召唤物,处于等待激活的状态,需要读者的眼光照亮,这是和一堆铅字油墨不同的。阅读是过另一种人生。

- 选自寻虎文学课堂 -

欢迎进群讨论

助理微信:a17730108190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学指导下的审美经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