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的岛
去学校转的那一天,看了看学校的操场,即将入住的宿舍,还好奇的去了我的班级,巧的是,班主任也在,还有一个未来的同学,高高瘦瘦,据说学习成绩非常好。
校区是新建的,哪里都很新,班级里摆着四十多套桌椅,很明亮,讲台在当时看来还是比较多功能的,因为里面还嵌着一台电脑,墙上除了黑板,左面还有投影布。
不过那些东西后来除了用来放放电影,好像老师们用了几次也就几乎废弃了。
我们的宿舍现在看来也是很好的,除了用热水没有那么方便。宿舍有两种,一种四人间,一种八人间,我比较幸运的分到了四人间,上面是床,下面是桌子,都是木制的,宿舍正朝南,一切都很好。
转了那么一圈,我更期待我的高中生活了。
回去没几天,就到了报到开学的日子,我也正式见到了我宿舍里的几个小伙伴儿。这个宿舍是我整个高中里最幸运的一件事吧,我们在一起住了一年,却是高中里最开心的日子。
巧的是,学校里转学的同学不多,我们宿舍却出了两个,而且她们都在高二那年,转去了同一所学校,一所省里最好的高中。
其实现在看来,好与坏没有绝对的,学校可以有排名,但却无法绝对的给我们生活的环境来排名。
喜欢的、钟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吧。
那个时候,市里许多优秀的、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中考后就离开家乡到外求学,去到所谓的名校也不在少数,去往最多的是省城、大庆和山东,省城是各方面条件都好一些,大庆是有那么几所很超级的中学,山东往往是那边的教学更加严格,在那里学习中等回来高考很可能就会取得更好的名次。
但事实上,我觉得事与愿违的更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
可能是父母那个年代里人口太多,过于强调竞争了吧,所以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几乎老师和家长都只把学习当作是最重要的事情,其实这就是上一代人希望把自己的经验教给下一代,但我们的世界变化太快了,每一代的经验都在改变。
就如我现在生活的北京,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听说北京的孩子四百来分就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可这些年呢?北京应该是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了吧,当然这里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孩子相对更加优秀,可我不知道优秀与不优秀的界限在哪里,到底一个孩子需要多优秀才可以有一个好的未来好的人生?
家长的一片苦心,就是希望孩子未来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得好一点吧。
孩子的优秀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城市的氛围,但最离不开的是好的生活环境。或许真正优秀的孩子来自于内心的自信,来自于从家庭中得来的安全感与从容,来自于成长中一贯的勇敢与自律。
高楼大厦间的生活很容易产生厌倦,我常想带着孩子到一片鸟语花香的地方开心自在的生活。
可能人追求的目标可以很高很高,但我最想的就是与孩子、家人一起过赏花听雨,吹风看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平静自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