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复盘235 暖静儿

原以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等这样的话题,距离自己这个“草根”很遥远,但作为单位80后的群体,完成一个“问卷”时,才意识到——其实我们每个平凡而真实的个体的成长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就是“时代的缩影”。

(1)1978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从你记事起,你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有哪些?

我出生在1986年西安临潼行者的白庙村。记忆里的第一个家,是6岁前住的“窑洞”和“土坯房”。 窑洞里曾住着没见过的爷爷,和已记不清模样的奶奶。唯一的记忆就是窑洞里夏天真的很凉快。尤其是近几年的夏天,真的好怀念那会儿的“家”!

爸妈与我和弟弟住的是“逢雨必漏”的土坯厦子房,每次下雨,几平方的厦房内,地上、炕上全是接雨的盆盆罐罐,仅有的一张桌子大小的缝纫机上,是不漏雨的“圣地”,妈妈放着我独自睡着,她抱着不到两岁的弟弟,蜷缩到一个炕角。

6岁后,四个人搬进了爸爸各方筹集,用3000多块钱盖的平房里,一住就是20年。这三间“平房”,见证了四口之家最为平常的酸甜苦辣、欢歌笑语。也成为自己一路成长上,无论多苦多难,都能开心快乐的过好现时当下的动力源泉储能地儿~

26岁经过三年努力,从外聘员工成长为中建三局正式员工的我,年底回家和爸妈“商量大事儿”——要给爸妈盖房子!我和同样在中建三局工作的先生,给了爸妈5万块,又想办法各方筹集,在村里盖起来三层小楼,帮爸妈圆“大房子”梦。

如今工作近10年,我和先生在城市里也有了自己的“花园小房”,一个个年幼时的小目标,都在“梦想成真”般被实现。从我自己住过的房子,就能感受到:时代真的越来越好了,感恩美好的新时代,给予我们80后不断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小梦想”的广阔平台。 

(2)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最难忘的是2017年我负责落实“安置少数民族南疆富余劳动力”的事件,此是国家维稳及精准扶贫政策在新疆的落地。 三局作为央企在使命面前,必须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而我是三局新疆超大型项目的基层专职副书记,具体负责该事件的全面落实。在90%以上少数民族工友汉语不通的情况下,与少数民族工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一百多日日夜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最终在新疆几百家建筑单位里面,安置工作做到最优。      看到每一个南疆的少数民族阿达西工友,因为我们的一点儿努力,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让我觉得无数个夜不能寐的日夜,都是值得的!

(3)对未来说一句话。

普通人或许没有很大的梦想,但我始终觉得:每个小个体、小家庭都要有“小目标”,并知行合一的坚持努力奋斗。我觉得每个个体的“小目标”实现了,在时间的力量下,最终就在无形中,构成了国家的“大梦想”。

“梦”说大,就大的很遥远;说小,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的吃喝拉撒,生活、工作的点滴里。

我希望和我一样的有“梦”的年轻人,能始终不忘初心,怀着感恩知心,以“终身成长”的思维,在美好的新时代,把每一天当成“人生最后一天”来过,在不断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中,助力国家的 “中国梦”。

学以致用,用以致变,相信坚持的力量!

图一:6岁的我(1992年),过年去外婆家走亲戚时,站在外婆家的草莓地+石榴园里,背后一片空旷与苍茫。表情稚嫩但好像还是丰富的,哈哈~

图片发自App

图二:已过而立之年的我(2018年),坐在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的新办公大楼里,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色彩的,如我眼里的世界和未来~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13 复盘235 暖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