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拉手房,远方里的故乡。

拉手房,说来好玩儿,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是来自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女孩儿,而她的认知,是来自地理课本上对南方居住信息的介绍。

这是我第一次来广州,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说不吃惊绝对是骗人的。尤其是刚刚看过花城广场高楼林立的面貌,又费力地在这样的地方向上抬头望才能看见阳光,作为外地人对风土人情该有的态度是尊重,这一点确实有,但那种不理解,也不能忽略。后来不再不理解,反而很喜欢。

这是我第一次来广州,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说不吃惊绝对是骗人的。尤其是刚刚看过花城广场高楼林立的面貌,又费力地在这样的地方向上抬头望才能看见阳光,作为外地人对风土人情该有的态度是尊重,这一点确实有,但那种不理解,也不能忽略。后来不再不理解,反而很喜欢。

图片发自App

这样的小道遍布其中,偶尔会有三轮车鱼贯而入,小道的面积,除了三轮车之外,连一条腿几乎都不能容下。三轮车师傅总是很自信很淡定地往前走着。若你迎头遇上,奉劝你,退回几步。挤来挤去,还是得有人退出,论体积,你怎么比得上三轮车呢?

图片发自App

小道里的店铺鳞次栉比,家家户户的门口几乎都有一个闪着红光的小显示屏,弥补视线不可捕捉的弊端。这红色,将再小的店面和再偏的角落都推到你眼前。更像是灯笼,驱散这小道的阴暗气氛,将活力和烟火气灌进来。有时候会想,这些店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未必味道就一般,只是一家挨着一家的状况,也不可能一家一家试试。只能希望自己遇到那个让自己兴奋的味道吧,不过在广州这样的地方,遇上美味,可不是什么难事!

图片发自App


我常常路过的一个三岔口,是一个卖粥的店,最深的印象是卖粥的阿姨每天早上都是满头大汗,这种状况在广州早已司空见惯,但她没有一丝烦躁,一边擦着汗,一边热情地问:今天喝什么粥?年轻人都是上班路上顺道买的,几乎都用手机支付,她会交代:边走边付,别迟到了。这种时候拿着那一杯粥,上班的心情突然不再像上坟了,谁不想被关爱呢。住在这里的,又有多少来自各个远方的不甘沉寂理想的年轻人们。我觉得更有趣的是,阿姨嘴里像其他人一样喊着:靓女,但是口音里掩盖不住的东北味儿,让我觉得好熟悉,我几乎每一天都经过这里,带一杯不一样的粥,果腹,暖心。

图片发自App

很多女孩子应该都喜欢麻辣烫这样又快速又多样的餐食,在高级写字楼下,很少能吃到好吃平价的麻辣烫,闺蜜为此很是烦恼,可当我们走过这些街角,讶异地发现,每隔五米都有一家麻辣烫的店,多数是老板娘在桌前摘菜,男人正热热闹闹地煮着青菜和丸子,店内的小桌子旁则会有女孩子翘首以盼的面目。一锅七荤八素,美味九曲回肠。我向来活得糙,不是那种吃个大排档要洗好几次杯子的精致猪猪女孩,这里的就餐环境确实一般,但所有的菜品也经历过外边的餐馆一样的清洗过程,且不论味道是不是赛过自助餐厅的大鱼大肉,单是这一屋子的烟火气,也足以让人被温暖包裹,进来一试,或者再试。

图片发自App

我是喜欢吃各种各样包点的人。刚来广州时,每天都是带着期待早起冲下楼吃早饭。流沙包,奶黄包,叉烧包,烧麦,红糖馒头,糯米卷,肠粉,炒粉,炒面,糖水……我终于在体重飙升十斤之后恋恋不舍地开始克制。而对自我原则的坚持,有时候连一碗粥都抵不过,尝完了巷子口那家早餐店的所有口味后,我又盯上了隔壁的炒粉,金黄的颜色,飙出的香味,不尝一尝,怕是要惦记许久。我很爽快地跟老板娘说来一份炒粉,打包!老板娘干脆利落,帮我包好。我问多少钱?她回:3块半!我很吃惊,吃惊价格,是真的觉得便宜超乎想象;也吃惊她的表达,是我没听过的,但是给我的感受却那样舒适,我第一次,付款时是心里是笑着的。

在广州有个有趣的现象,不管你买了什么,支付后卖家都会主动跟你说谢谢,好像是他们的商品或者服务得到你用货币形式的认可和肯定,所以他们表示感谢,而这种感谢,却全然不是淘宝客服对你说出的“谢谢亲”的那种,让你有一种舒适又温暖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不是在用钱买东西,而是一种等价交换彼此尊重的状态,原始且踏实。最初看到一句对广州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包容,有温度的城市——来自《那一座城》,原来还有这样的城市,原来城市还能给人这样的感受,若时常这样思考,人间哪点不值得?

图片发自App

你又在哪个城市?

经历着哪些疲惫和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州——拉手房,远方里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