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课堂:技术人员如何结构化地思考、做事、成长?

导读:建立结构化的思维,以结构化的模式驱动工作,以结构化的体系构建自身的能力,小到写 PPT、大到为业务提供更大价值,都是非常值得我们使用的模式。

引言

在每年自评、汇报、工作中总会感受到一些结构化带来的问题:

  • 老板问我当前做的事情怎么样了,我讲了合作中的难点、视觉风格问题、业务情况、代码质量······工作的进展,说了半小时,老板还是 get 不到我做的事情的情况和价值,是老板不在意这件事、还是我语言表达能力不行?

  • 我这一年做了很多事情,都有一定产出,但是跳出细节来看,发现对业务、对团队价值都不大,是我做得不好、还是运气不好做的事情不好?

  • 最近流行 codeless,我打算研究下可视化搭建;团队业务涉及到流程编排,我打算研究下 TMF······一年下来折腾了不少成果出来,似乎老板也没有很认可,是我不讨老板喜欢还是做的事情没价值?

这些问题,根据我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大都是对结构化认知不足和践行不佳导致的。

  • 第一个问题:对事情的认知和表述结构化方面存在问题 - 结构化的思维相关问题;

  • 第二个问题:做事儿多而杂不成体系 - 结构化的工作模式问题;

  • 第三个问题:学习和成长缺乏重点 - 结构化的能力建设的问题。

关于结构化

Structured:建立中心(问题、目标)。以中心的核心要素对中心进行分解,形成分类子结构。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分类子结构的合理分类、减少非关键分类结构;对关键分类子结构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订行动计划。
同理,逆向的顺序,对多种杂乱的内容,进行分类、剪枝、归纳汇总成一个中心。我认为也是结构化。
有很多相关的书籍:
领导者之剑:成功人士的 5 大突破思维技巧、金字塔原理、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
也可以参看很多结构化的应用方式: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金融产品设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从多行业多领域的使用可以反思和加深自己的认知。

在工作中认知和践行结构化

结构化的理论是简单清晰的(道的层面总是比较简洁),但实际应用中如何进行结构化、最有效的使用结构化却有很多经验(术的层面总是多变的)。在此结合我个人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

1. 建立中心

当我们接手一个业务需求、面对一项挑战的时候,应当先思考这个需求的核心目标是干嘛的。

1)结构化的建立中心

思考的过程也是结构化的,我通常会分解为两个子结构进行:

  • 这个业务需求当前的目标是什么(事的维度):1. 目标是快速完成上线试一试业务效果:目标事的维度为高效稳定上线;2. 目标是建立后续业务铺开的基础方案:目标事的维度是强架构设计下的核心与功能拆分方案;

  • 为什么需要我来做(人的维度):1. 是因为我工作量还有 buffer 所有承担这部分:目标人的维度是完成职能范畴内的工作;2. 是因为我在这方面技术比较擅长:目标人的维度是利用事情强化自身能力和使用能力把事儿做好。

2)沿中心上行

对单个业务需求而言,从事、人两个维度建立起的中心即其核心,是最主要部分,建立一颗结构树的基础。但我们不应当停止于此,还应当向上推导:这个需求在整个业务的范畴内,是在哪一层次,哪一分类的。即应当更高层面、或整体业务和行业发展,对这方面业务是怎样的期许。(价值的维度)

  • 一个团队接手某项业务或需求,其背后都会有思考:我们是期望借着这个业务打造一个平台,提升整体行业的表现;还是突击这个业务方向,占领局部的商业蓝海······

  • 接到一个需求时一定要思考更大层面这事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判断优先级、做事模式。

    例如:我们做采购系统,当前需求是,提供采购单列表,按总价范畴搜索单据的能力。按结构化的中心建立,它是:高效稳定上线(事)、我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人)。

  • 如果止步于单个需求建立的中心,我们后续的分解应当是如何快速搞定、如何更稳定······

  • 如果我们继续向上构建树,我们可以和产品、使用者深度沟通下为什么要做价格搜索:1. 管理员期望能看到高价订单的情况。那么这个需求的上一个中心节点应当是:管理提效;2. 继续向上,是基于什么原因需要做管理提效?因为防止贪腐、提高工作效率。那么上一个中心节点应当是:降低成本;3. 依次向上,直到抵达整个业务的目标。比如总结觉得,我们的业务是构建一个集成高效的集团采购系统;

  • 再以此反思:1. 降低成本是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团队是否有足够的架构设计和人员组织来支撑?2. 下一步到到管理提效层面,订单的搜索是否真的是当前最佳的提效工具,因为用户如何定义高价格?他执行这种搜索式查阅工作是否真的是有效不遗漏的?查阅到了订单有问题他能做什么?······我们会发现这个需求背后更多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沿着更大的中心树,去思考是否构建更好的方案可以更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

  • 再回过头来看当前的任务,是否真的是高效稳定上线(事)、我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人)。或者当前最紧急的部分(用户直接需求嘛)是高效稳定上线(事)、我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人),但后续更要做更多的其他的根本性解决方案。


    image

    沿当前的中心向上建立更大的结构化的认知体系:

  • 会让我们对当前事情的判断(中心)更加清晰,也有更好的认知基础,极有利于与合作方的沟通碰撞和内容创新;

  • 建立更大结构化认知体系的过程,也是深入业务、扩展认知力的过程。一定要多和老板、业务方交流,从各自认知的差异性上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此外,构建更大认知体系,对个人和团队发展也是有价值的。

  • 很多时候我们忙于业务实现,都没有花时间去思考业务的价值。一部分是因为忙,一部分是因为懒,一部分是因为不懂,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是来做事拿工资的,而不是带着愿景想把事做好的。这都不是真正能把事情做好的方式;

  • 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不应当只做“花时间、生鸡蛋”的极低人效、技术外包的母鸡模式,而应当积极的尝试做“建机器、铺厂房、出产品”的工厂模式。这对业务和个人的发展才是积极的作用。

2. 中心的分解

建立完成中心后,有多种对中心进行分解的方式。其目标在于将中心拆解为多个内聚的子部分。整体思想是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1)SWOT

SWOT 分析方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即 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四类。最早用于进行企业竞争态势分析,对个人而言用于分析自身的竞争态势也是极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课堂:技术人员如何结构化地思考、做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