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即使超过18岁,你的脑子也可以变得更聪明

头脑聪明与否,真的是由遗传决定吗?

当然不是的,聪明的大脑其实是由习惯构成的。

比如很多提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人,记忆力通常都会比较不错,让他人羡慕。

但事实上,记笔记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训练短期记忆力的一种集高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这样的短期习惯,可以增加大脑的灵活度,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这个人记忆中的优势。

在《不知不觉让头脑变聪明的小习惯》一书中,通过极其简单而且容易操作的训练,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作者简介

园善博,日本京都府出生。他曾患有阅读障碍症,后来运用记忆机制训练而成的读书方法不断克服了自己的障碍。32岁起开始大量读书,用13个月的时间,阅读了上百本包括日语、英语在内的商务、经济、心理学领域相关书籍。继而,他凭借这一经历,创办了速读·速学培训班,来向大众传授以大脑科学为支撑的记忆机制学习法。

《不知不觉让头脑变聪明的小习惯》是作者致力于对大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实践,努力寻求最大限度发挥大脑能力的途径。

本书将从五个方面,来开展并加以改善,分别是:记忆,归纳,理解,专注,发散。

各个领域的训练方法是相互独立的,可以选择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训练。

一、记忆

在认知心理学上,将唤起记忆分为三种程度,分别是:还原,再认识,以及再构成。

而记忆力又分为:感官记忆,短期记忆以及长期挤。

感官记忆,就像从车窗外看到的风景,所以过目即忘也是再正常不过的。而要记住它,就需要把它转换为短期记忆,下意识地给大脑增加这样的负荷。

一个小小的方法:我们在听会议的时候,不要用录音笔,而是用自己手头的笔,写下来。因为记笔记可以让信息在大脑中停留数十秒。这样就可以给大脑增加负荷,提高大脑的灵活性,从而转变成短期记忆。

在这里,提到另外一项训练:读书时每读三页之后,试着回忆一下这三页的内容。

有意识地培养短期记忆力,可以让你的大脑,更灵活,从而更容易吸收知识。


记忆,从类型上来看,又分为趣味性记忆以及内涵记忆。

内涵记忆是指事物的含义,与知识相关的,比如一些学术上的名词概念。

而趣味性记忆相对就有意思多了,可以通过很多额外的东西进行联想变形。

相比之下,趣味性概念能让我们感觉轻松,从而更容易把它转变成长期记忆。

举个例子,说道“天津”,我们可以想到一些关联性:比如天津位于北京的东南方,东临渤海,另外天津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摩天轮,叫天津之眼,属于他城市的地标建筑……

有了这些关联性记忆,相信对天津这个城市会更加容易理解了。

那么有关记忆的长短,取决于哪里呢?实际上它就取决于是否和你自己相关联,比如说,同样一件事,如果它与你的利益相挂钩,那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你对这样这件事的注意力。

曾经有一个打卡软件,它的流程是这样的:

在最开始,每人需要对自己的目标设置押金。而只有在全部完成计划的时候,押金才全额返还。

而如果没有按进度实行,会相应失去一部分押金,这部分钱就分给了帮你助力的小伙伴。

人有一种在乎得失的心理,为了不失去这部分钱,就会有意识地努力去完成。

当然,每次在想起会苛扣押金这件事时,心情和感觉也是会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的。

二、归纳力

大脑变混乱,会有三大原因:

一、没有或看不到目标

二、没有一定的规则

三、没有思维框架或框架重叠

这个时候,大脑就会对整个信息处理混乱,无从下手,也因此我们就需要进行归纳。

说起真正的行动,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清新舒爽的工作状态:比如先把书桌收拾得干净整洁;把最常用使用之物放在抽屉最接近手边的位置;然后试着丢掉三个月以上都没有用过的东西(事实证明三个月以上没有用过的,可能之后再用的几率就很少了)。

在整理的时候要保持心怀目标,才能达到最终让大脑清晰的状态。

三、理解力

其实“知道”和“理解”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理解意味着什么。

而我们探讨的记忆和理解之间存在一个极大的共性,那就是,通过输出才能验证效果。

比如,想知道对方是否对你刚才说出的话理解了,就让对方复述一下你说的内容。

如果对方能抓到重点,那就是理解状态,否则就属于“知道”。

理解,有两个标准:一、是否能够实践,二、是否能够说明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从讲义-读书-视觉听觉-讲解-小组讨论-亲身体验-简单易懂的教授他人,最终,可以变为输出的能力,也就是说自己是最有效地掌握了知识。越善于输出理解力就越强。

比如下面两句话

1.“这位帅气的老师的儿子,下个月要结婚。”

那么"帅气"的是老师还是儿子?

2."请转告客户联系我们,记得是明天"

那么是转告客户“明天联系”我们,还是“明天”去转告客户?

因此,在传达或者聆听这类信息时,就要反述自己所理解的,或者和对方进行确认。才能保证真正是否理解~

四、专注力

人在做事的时候,如果进入专注状态,那么就会有以下这两种感觉:

1.忘却时间的流逝

2.忘却身体的感觉

也就是说,当你高度专注时,嘈杂声就会被隔绝在外;反之,如果你在意时间的流逝,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周围声响太吵,身体这里痛那里痒……就说明你现在已经走神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专注力。

进入专注力,有两个条件,一、环境因素,二、时间制约

比起嘈杂,相对安静的环境,无疑更利于专注的培养。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时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尤其在事情临近截止的时候,做事效率就会非常的高。

取自于这种自发的能动性,我们就需要把各个工作给自己定下明确的截止时间,让目标、时间做到清晰、具体。

五、发散力

发散力是一种“对于搭配方式的拓展和创新,以及独特的视角和见解”。那些与众不同、花样多变的人,可以说就是发散力丰富的人。

那么发散力,也可以培养吗?和专注力一样,这当然是可能的。

举一个小方法:我们可以用很多的名词相结合,然后再用这个组合词去拓展,大量的信息搭配和视角,就会成为你发散力的基石。

同时一点,留意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满的情绪”

比如遇到某种困境,你作为当事人,会有怎样的改善决策呢?这其实也是一种发散性的批判性思维。

一个很好的里:很久之前,有一个很懒的人,不想亲自煮面条,于是他就发明了方便面。

出于对问题本身的困扰,他想出了一个方法,为更多人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

有的时候,寻找不满、或者故意找茬,是可以挖掘发散力的练习。

灵感不会从天而降,但它其实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当你怀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时,通过目的性的发散性思维,必然也可以得到一些额外的结果。

最后,利用前文所说,学习任何一门新知识后,及时输出。例如和他人谈论,书写,分享或录音,都是很好的方式,也能让你的知识体系更加牢固。

当大脑冒出新点子时,一定要记住,抓住自己的灵感。

人的大脑结构并不是僵化,只要你愿意,当然是可以改造的。这就取决于每个人的使用习惯,日积月累,造成了差异。

阅读《不知不觉让头脑变聪明的小习惯》,可以让你的记忆力得到提高,在理解归纳,专著等领域,明显地的达到进步。

只要相信,就可以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 | 即使超过18岁,你的脑子也可以变得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