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秋园》后记

归雁

    偶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陆小寒买的新书照片,当即打开书店app买了两本书,一是蒋勋的《此时众生》,一是这本《秋园》,作者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没有上过大学,暮年之际回望生活,老太太趴在狭窄厨房里小凳子上,拿着笔和草稿纸一字一句写下了这本书。它记叙了一个母亲随着社会巨变载浮载沉,在极端的艰难困苦中带着一家老小挣扎求生存的一生,至死仍保持着善良、整洁、清雅与体面。

      书是小小的一本,橘黄色的封面上写着斗大两个字—秋园,记述了母亲梁秋园女士从出生到老死,期间经历的苦痛与哀乐。秋园出生于1914年,14岁嫁给国民党低阶军官,从此结束了洛阳城里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一脚踏进了生活的泥淖。

      在那个年代女子三从四德的旧社会,她一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因担忧病中老父,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这一耽误,丈夫被部队除名,于是扎根湘阴。秋园生育了五个孩子,最终活下来三个。丈夫去世后,她带着两个幼子出逃到湖北,为求生存,嫁给当地人,幸运的是,第二任丈夫是个好人,不幸的是,长到15岁的美少年、好学生儿子意外溺水死亡,哮喘病重的丈夫不忍拖累她,饮鸩自尽。她怀着悲痛绝望着、挣扎地活着,虽然已与养子情同母子,她还是遵从丈夫遗嘱回到了湘阴那三家并排的破瓦房,最后葬在那块凝聚了无数眼泪、汗水、血水的土地上。

    梁秋园女士,她是20世纪上半叶千千万万平凡、坚韧、朴素的农村妇女缩影,面对强悍的命运和激烈的社会动荡,她以瘦弱的身躯咬着牙撑起了风雨飘扬中的小家庭,她幸福过、欢笑过、也痛哭过、绝望过,最终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文字朴实无华,简洁有力,一口气读下来,心中哀戚。泱泱大国,几千几百年来如一日,,有皇帝苦没皇帝也苦,孩子读不上书,大人不如牲口。四老倌的盐、兵桃的蚂蟥、小泉的布料、张跛子的黄草纸、满娭毑的厉嘴、王成恩的农药,贫穷惨烈、荒诞愚昧、自相残杀的故事还在我们身边,从未落幕。

      在男权思想根深蒂固的旧中国社会,书中两位主要的女性—秋园和女儿之骅都无可奈何地依附男性而生存,把男人视为生活的中心和支柱。秋园少时从父,婚后从夫,丧夫后改嫁,再丧夫后从子。之骅在父亲去世后外出求学,停学后只身闯江西谋生,命运却又戏弄人,将穷苦农村逃出来的她下放回农村,长期农事劳作的她只有一条出路—嫁人,随后孕育了三个孩子,一生都在社会底层的穷污烂泥中挣扎。女性的艰难处境从未得到实质的改变,女性的悲哀困苦一代代轮回……

    在极端的生活条件下,之骅仍然抓住一切机会读书,拼命努力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从小教导孩子们一定要读大学,走出去,最终不负所望。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最大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东边窗户上亮起了曙光。

    致敬那个年代的平凡女性,她们在人如鸿毛、命若野草的残酷命运中隐忍着坚强活了下来,我们才有了窗明几净下读到此书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秋园》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