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和与孩子更好的相处

一夜之间,繁华熙攘的街道变得宽阔空荡;一夜之间,书声朗朗的校园变得寂静无声;一夜之间,本该外出的脚步走回了家里。一夜之间,我们的小城封闭了,我们被新冠病毒侵略了,我们成了疫情灾区,我们开始了居家隔离的日子。

突然的疫情,让我们有心慌、恐惧、害怕、愤怒、悲伤、难过、焦虑等各种感受。面对这突然的灾难,我们所有的反应,其实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

当我们出现这些情绪时该怎么办呢?

首先,觉察我们的情绪,是事件本身让我们焦虑害怕,还是我们面对事件产生的想法让我们恐惧不安?更多时候是我们对事件产生的想法使我们不安,这时我们需要唤醒自己的理性思维,去探索自己的想法及认识是真的吗?当我们的想法和认识发生了改变,原来的情绪也就不存在了。

对事情的不了解、不可控也会让我们产生害怕和恐惧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可以多收集、了解一些真实可靠的信息,在熟悉的、可预测的情景中,我们就会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而如果处于很多混乱和不确定的情景中,就会倍感焦虑和不安。

对灾难事件有太强烈的代入感,也会让我们恐慌和害怕。这时,我们需要远离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和关注,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感觉舒服的和能够让自己沉浸其中的事情。

如果这些恐惧害怕的情绪依然存在,我们欣然接受这种情绪,并且带着这些情绪来生活。当我们放下对自我情绪的戒备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在做其他事情时转移注意力,如果我们一直想着和情绪做斗争,则很可能什么也不想做,做什么也无力。

如果我们觉察到情绪以后依然感觉无处安放,依旧觉得心理憋的难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找人倾诉,一吐为快。我们找和自己有相同经历和善于倾听你的人倾诉最有效果,两人经历感受相同,可以产生共鸣,当你知道别人和你一样的时候就会感觉放松许多,而一个好的倾听者则会给你力量的支持。

心灵书写。文字不仅是文明的凝结也是宣泄的最佳途径。我们只要不停的写,不用思考,不去评判,直觉给我们什么就写什么,写着写着情绪就会释放很多。如果一个人被隔离,书写就是不错的方法,或许还可以发现自己潜意识里的一些想法。

做运动。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

做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释放我们的压力,当我们沉浸其中时又会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当然,面对情绪还有很多种释放的方法,比如唱歌、绘画、舞蹈等等,都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居家隔离是父母和孩子相处的难得时光,但也伴随着亲子矛盾,我们父母如何和孩子更好的相处而非矛盾升级呢?

首先,父母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父母有了好情绪才可能看到、接受孩子的情绪。当我们父母允许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就接纳了孩子,就避免了战争。

尊重信任孩子。不论孩子多大年纪,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相信他们的学习初心,不主动给予帮助。

觉察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他有什么感受?这样的感受下他想怎么做?那样做会有什么后果?需要我们帮助他什么?

陪伴孩子一起游戏。尤其低年级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协调、合作能力,还可以增加亲子关系。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日后遇到问题时才不会爆发激烈的冲突。

作为父母,作为孩子,我们都一度很忙,当我们的小城被按下暂停键,我们感恩有这样的一段时光与家人、孩子好好相处。

当我们珍视当下,就会发现时光易逝。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所有的日子终会过去。疫情终会过去。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日子也终会过去,眼下的生活都会变成我们今后的回忆,唯有珍惜才会不留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下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和与孩子更好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