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为什么免费让我们花的更多

你有没有在开完会以后,把铅笔、钥匙链、记事本等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尽管这些东西你以后用不到,多半要扔掉?你有没有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可真够长的了),等啊等啊,只是为了一份免费的冰激凌甜筒?商店“买二送一”,你有没有为了那个“送一”而买下那两个你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

首先,在作者看来,拿免费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错;免费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引诱你在它和另一件商品之间挣扎——并引导我们作出不明智的决定。贴一个书中的例子:

假如你想去运动用品店买一双白袜子,就是后跟有结实的夹层,前面镶金线的那种。一刻钟以后你从店里出来,手里拿的却不是你想买的那种袜子,而是另一双你一点儿也不喜欢的便宜货(后跟没有夹层,前面也没镶金线),但是它附赠一双免费袜子。

在这个例子里,你放弃了更好的选择,买回了你原先不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免费的诱惑!

为什么免费会让我们变得如此高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再看个例子

有市值分别为50元和5元的两种巧克力A和B,考虑以下两个场景,然后快速做出你的选择。

  1. A降价到15元(降幅35元),B降价到1元(降幅4元),你会买那种呢?
  2. 在1的基础上,A和B各降价1元,即A14元而B免费送,你又会怎么选?

在作者进行的实验中,对于场景1,大部分依然会选择A巧克力,因为品质好且降幅大;但是到了场景2,大部分却选择了B巧克力,即使它降幅和品质都不如A。这就是免费带来的冲动。

作者还通过很多其他实验进行了验证。

假如给你两个选择,但只能选一个。一个是一张10美元的亚马逊网络书店的礼品券——免费,另一个是一张20美元的礼品券——你要付7美元。想一下马上回答。你选择哪一个?
大多数人选择10元礼品券,尽快20元礼品券你能优惠13元。

说个贴合我们自身的例子:

在很早之前电商平台还没包邮的时候,你买100块的商品需要支付5元邮费,而你买200元商品可能需支付4元邮费,买1000最低也要支付1元运费。后来很多电商平台都有满x元免运费的策略,这是你的购买行为还是跟原来一样么?
比如你在某东购物花费70元,你需要支付6元邮费;但是你如果在买点别的东西满88元的话,就可以免邮费。你本来已经不想买其他东西了,但是免运费实在太诱人了,于是你又买了一件其他商品。尽管这件商品可能不是你当前需要的,但你一定会说服自己将来在某个时间会用的到,即使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吃灰。

作者认为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认为免费物品大大高于它的真正价值。为什么?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会有风险,可能作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于是,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就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

免费可理解为是一种零价格,就好比用0做除数一样,你会得到无穷大的值。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免费策略的影响。如无糖(零卡)和正常的可乐你会怎么选,尽管他们的差距其实非常之小?降低电车车牌摇号难度和检测费用,你还会钟情于油车么,尽管电车可能有着充电麻烦,续航短、电池寿命短各种问题?但如果厂家给你终生免费换电池呢(前提是通过将汽车价格提高xx万元实现)

其实上面的很多场景,我们如果基于理性的收益-成本分析的话,我们的选择肯定会和作者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但这就是免费的魅力,它对我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差异的地方,这也是作者研究的重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怪诞行为学-为什么免费让我们花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