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人生 滴滴云语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三)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不是情绪

前面我们谈到要让孩子学会有一定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有效地安抚神经,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平复下来。孩子越能精准地表达感受。


今天我们来说说这样一个观点,给行为划定界限。我们回头看看那个不爱上幼儿园的小男孩,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也许看到孩子伤心自己跟着难过,会上去抱抱孩子,跟他说想留在家里的方法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但如果我们选择既不打骂孩子也不哄骗孩子,只是提议,跟孩子玩10分钟的游戏,然后孩子要答应她乖乖去托儿所。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家长处理的挺好,很多家长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结果呢,极有可能同样的事情第二天再发生。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放任型”的家长,他们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但是却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帮助孩子划定行为界限。

放任型家长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觉得,孩子的情绪一旦发泄出来了,父母的使命就圆满完成了。所以,他们是好好先生,什么事都答应,除了包容以外没有什么可做的。说白了,这跟溺爱差不多。是在纵容孩子,用不恰当甚至是恣意妄为的方式表达情绪。时间长了,孩子其实没有学会怎么调节情绪,生气时会伤害别的小朋友,难过时,会毫无节制的哭闹,难以平复心情进而很难集中注意力。其实,他们自己就陷入情感的无底洞中,难以解脱。还有一个严重后果是,这会增加孩子对特权的要求,但是这些特权又是家长不能同意的,这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矛盾重重。

所以,除了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以外,到底还应该做什么呢?让我们看看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面对不想去幼儿园的儿子,一开始她会跟孩子共情,让他知道妈妈理解他为什么难过,这一点呢,跟放任型家长是一样的。但后面一点就很关键了,接着,她会提供指导,告诉孩子如何应对自己的消极情绪。我们模拟一下跟孩子的对话:

-孩子说:我不想去幼儿园!

-妈妈问:你不想去?为什么呢?

-因为我想和你待在家里。

-是这样啊,我明白你的感受。有好几次,我也想和你待在家里,一起玩,而不是赶着出门。但你知道吗?我对办公室的同事们承诺过,会在9点钟到,我不想违背自己的承诺。

-孩子这时候开始哭了,嚷嚷说:这不公平。我就是不想去!

-妈妈这时把孩子抱到自己腿上,说:我很抱歉,宝贝儿,但我们不能待在家里。我猜你一定感到很失望,是不是?

-是的。

-还有点伤心?

-嗯。

-我也感到有点伤心。

-这时候妈妈一边抚摸孩子的头,让孩子哭了一会儿。再继续说:我知道我们该怎么办了。想想明天,我们不需要去上班,不需要去幼儿园。我们就能一整天待在一起。明天你想干什么呢?

-吃冰激淋,看动画片。

-不错,那一定会很棒。还有别的吗?

-我们能去公园看长颈鹿吗?

-我觉得可以。

-小西能和我们一起吗?

-可能吧。我们得问问他妈妈。但是现在,我们出发吧,好吗?

-好的。


你看,从头到尾,这个妈妈并没有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情绪中转移出来,这一点跟忽视型的家长很不同,更不像压抑型的家长去责备孩子,相反,她花了几分钟时间照顾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尊重他的感受,认为他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但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为孩子的行为划界限。她让孩子知道,她会因此迟到,违背对同事的承诺。孩子会有点失望,但是这完全是他能够应对的。这样孩子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情绪,体会、学习去接受这种情绪,然后再让孩子知道,他是可以从难过的情绪中走出来的,明天会更精彩。可以说上面的模拟回应方式,被证明的最成功的亲子关系模式。

也就是说,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要对不当的行为划定界限。对幼儿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从区分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开始的。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他人,那父母要对这种行为立刻叫停,让孩子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并且告诉孩子,什么恰当,什么不恰当,有明确的标准。当孩子知道纪律,理解打破这些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就更不会做出不好的行为。通过这些体验,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调整情绪。


比如,这样跟孩子说,“你很生气,因为弟弟把你的游戏机抢走了。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生气,但你动手打他就不对了,想想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再比如,“妹妹比你先抢到前排的座位,你心里很嫉妒,有这样的感觉完全没问题,但张口骂她可就不对了。你能想出应对这种情绪的其他办法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家长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父母的任务,是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不是情绪。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他有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但表达情绪的方式却是多样的,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完好无损。他还会明白,大人理解自己的情绪,还会帮助自己从烦人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来总结一下父母要无条件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但要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如果只是让孩子发泄情绪,而不关注孩子的行为,不去指导孩子的行为,孩子依然不能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变得任性妄为。家长需要在孩子表达了情绪之后,给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告诉他们恰当的和不恰当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不恰当的行为,家长还要帮他们尝试着正确地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味人生 滴滴云语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三)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不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