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微是如何帮人擦屁股的?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很反串,很多人身体有问题时不找中医看,直到折腾得没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才想起中医来。因此很多中医生在现实中成了接盘侠和背锅侠。宋朝名医许叔微就当过接盘侠。

但许叔微凭借他出众的医技,成功了甩掉了背锅侠的包袱。他用二味药帮一个医生把屁股擦干净了。

许叔微是谁,他是南宋时期杰出的医学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江苏人。这人很有学识,进士出身,有本中医古籍叫《普济本事方》,就是他编的。许叔微心慈近佛,志虑忠纯,遇事敢言,为人豪爽,弃官归医,终享“名医进士”之誉,百姓奉为神医。本文提及擦屁股的事就是出自他的《伤寒九十论》。

他用二味药搞定了什么事情呢?搞定了一个被庸医误治后鼻出血、脐出血的人。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妇人,得了伤寒已经好几天了,咽干,烦渴,脉弦细。找了个医生看,医生用发汗的方法给他治,结果这个人吃了药以后,一开始鼻出血,然后又肚脐出血。把这个医生吓得跑了,当时记载的是“医者惊骇而遁”,医生而吓得找不到人了,可想而知,当时病人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病人没有办法,求医于许叔微。

许叔微看了以后,告诉病人说:“这是少阴病强行发汗导致的出血。阴病是不能发汗的,张仲景讲过“少阴强发汗,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为下厥上竭,此为难治。”

这就麻烦了,连张仲景都说难治,也没给出个具体方案,无治法,无药方,这种情况怎么办?这个庸医真的是超级甩锅大侠。

最后,许叔微决定用姜附汤来治,几剂之后,血止了,最后出了微汗,病就好了。

现在分析这个医案,几乎是可以确定的是,病人被汗法误治了。一般发汗不当会造成里虚,甚至亡阳之证,这在伤寒论倒是有详细的论述。

关于得了伤寒去发汗会不会流鼻血的问题张仲景伤寒论里也论述过,会的!但那种出鼻血的情况不一样。比如条文中讲“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这里头讲鼻出血的前提是脉浮紧,表证还在,是病人的阳气足情况下。

那么许叔微遇到这个妇人的情况到底是因病人里有虚寒,发汗发错了?还是病人阳气足,郁出血了。显然,最在的区别在于脉证判断。从许叔微描述的脉象来看,庸医对病人的脉没有把准,甚至可能脉都没有把。一想到这个,真替现在那些不把脉的中医生纠心,脉都不把就大手一挥开方子,他自己也不担心一下会发生误治?看看上面这个庸医,没有考虑到病人有里虚证(即少阴病)这个问题,就硬给人家发汗,结果吓得自己都跑了。

有里虚证强发汗的结果如何?就是鼻出血。如果单单鼻出血可能还以为医已中病了,可不好的是,病人接着肚脐又出血。也就是说出现仲景所讲的“必动其血,未知从何处而出”的情况。再反观病人的脉象为弦细,毫无浮紧之象,显然,这是少阴病无疑。这也是许叔微分析判断的结果。

那么这种有里虚强行发汗而导致出血的情况怎么办?其实血汗同源,里虚发汗而导致出血的结果,与大汗亡阳本质上是一样,阳气伤到了。许叔微总结讲: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所以才会出现肚脐出血的现象。什么叫”血妄行“?就是血不自主的乱流,中医也叫阳不制阴,这是缺少阳气来控制的结果,这个时候估计很多医生第一反应就是要吃止血药,但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这种发汗亡阳,阳不制阴(血)的情况,只能迅速回阳方可解决。所以许叔微决定使用姜附汤,几剂后果然好了。

这个医案说明,中医诊病对脉证的把所握很重要!一脉把错,其患无穷,同时也说明以症状套方子,以表面问题套方子,也是导致误治的重要原因。然则给我最重要的体会是,中医的辨证的精华还是在于辨阴阳呀!许叔微真是给我们做出了示范,看来没几把刷子,擦屁股这活不好干。

你可能感兴趣的:(许叔微是如何帮人擦屁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