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本书,我一度萌发了强烈的想去阿勒泰的念头!

图片发自App

偶然的机会,看到凤凰卫视梁文道主持的一档节目“开卷8分钟”,有一期介绍提到李娟以及她写的书<阿勒泰的角落>,应该是不太一样的讲述别样生活的文字。

后来和朋友聊天,也听到一个70后作家李娟,她的新疆生活,以及她的最强力作<冬牧场>,说看到了轻松不做作的文字写的另一种有趣的生活。

<冬牧场>描述的是作者汉人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在新疆阿勒泰南部地区的牧场、沙漠度过的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

这本书是纪实散文,却总有一种读小说的畅快。因为它真的很有趣,而且读时有种“思维在惊喜中跳跃前行”的感觉。

李娟的文字很直白,虽是真实生活的记述,但哈萨克牧民们不一样的生活,以及作者那双真诚且更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本贫穷、艰苦、单调的冬牧场变得很有趣味。

他们的生活就发生在冬窝子里,“冬窝子”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从乌伦古河以南广阔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冬窝子无处不在。

这些地方对我们而言,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对于牧民来讲,却是需要长达四个多月远离人群呆着的地方。那些地方地势开阔,风大,较之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暖和稳定,降雪量也小,羊群能够用蹄子扒开薄薄的积雪寻食下面的枯草,而适当的降雪量又不会影响牧民们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饮用水。

书中描述很直白,这里并不是有山有水的世外桃源,漫长四个月的“冬窝子”生活,其实特别辛苦,零下几十度的寒冷,无水几乎无电无网络,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估计一个都市人身在其中不出一天就得“崩溃”吧)。

但即便如此,每天发生的不同的事情,在李娟的笔下却显得轻松、诙谐,而这种心态不是刻意为之:羊粪变得异常重要而可爱,因为它能在严寒中带给大家丝丝温暖。背雪化水、绣花毡、烤馕喝茶、赶羊入圈成为自己融入哈萨克生活中的重要作为。看电视,宰羊,甚至做饭都和我们平日的生活有很大的区别。

细节的描写,让我们会在读到文字时,脑中画面自然出现,虽说辛苦但也不妨碍我们从中找到点点辛劳后的小成就呀。而荒野中散步,美好日头下的酣睡,用各种小创意改善生活的艰苦,又是她快乐自我的生活点滴。

想来只有内心善良单纯,才能有如此简单的美好吧。这些小点滴在李娟笔下栩栩如生,让人读的爱不释手。

在荒凉大地长呆的漫长时间中,寥寥无几的“家人”相处会让人性展现无疑,李娟从琐碎中不是去发掘别人的缺点,而是看到了每个人的闪光点:加玛的勤劳、善良,居麻虽爱喝酒但对嫂子和女儿深深爱护,而嫂子则体现出一个哈萨克女性的伟大,此外,就连梅花猫和熊猫狗也在漫长冬日里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除了自然的震撼以外,与人、动物的自然相处让李娟不断感受普通牧民的淳朴。

从她的文字中,能让人不断汲取能量,从遥远地区不同人的生活中看到的不只是别处生活的美好,而是会产生更多对生活的热爱,对当下日子的欢喜。这些年总流行一种说法,叫做“生活在别处”:在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厌倦、麻木后,进而去到其他地方,去追求不一样的生活。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了大家的向往。但真到了别处又如何?只是从我们厌倦的地方到了别人厌倦的地方,感叹下两者的不同,拍些别处的风景,以及在别处风景中看似不一样的自己,进而回到现实,依然在平淡麻木中得过且过。

人活的幸不幸福,快不快乐,和所处的环境关联较小,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也许就是世界的唯心论吧,我们所过的平淡生活,或许正是另一群人心中所念及的幸福。

就如同李娟一样,在荒凉的的冬牧场中,在简陋的“冬窝子”里,在与自然的斗争相处中,心中盛开一朵花,看到荒凉苍野中的辽阔壮观,看到粗糙生活背后的心思细腻,看到白雪满地下的“缠绵”与“惆怅”、从当下体会不一样的境遇,从单调中找到另一份美丽。

平凡日子中,我们需要仰望星空,寻找更加让人内心充盈的东西,不让自己迷失在日常琐细中;但在现实中,我们更应活在当下,认真过好当下的日子,去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寒冬日四季桂又开,闻着阵阵花香,还是放慢点脚步吧;

路旁猫咪在太阳下慵懒伸腰,估计隔壁王阿姨又来给它喂猫粮了;

清晨去跑步,李大爷竟然比我还要早到,可真是老当益壮呀;

以及今日读到暑假买到的《野心时代》……

件件小事,走走读读看看停停,已是鸟鸣枝头俏,繁花心底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这本书,我一度萌发了强烈的想去阿勒泰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