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系统思维找到你的细分领域

来自易仁永澄老师

10月份在剽悍牛班时,猫叔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我是谁”?瞬间把我打了个措手不及,还被点名要求回答,我一脸懵逼地答得乱七八糟。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刻,也让我非常认真的想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澄清“我是谁”这个身份问题。

仔细看看自己的标签:国际物流创业者、读书写作爱好者、终身成长践行者。无一不是猫叔说的宽泛苍白,识别度低。

那么,要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呢?我尝试用系统思维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有套路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掌握起来简单,可以彻底解决问题,让认知瞬间跃迁的高级思维方式。

简单来说,系统思维,我们只需要关注三个要素:输入、系统(黑箱/白箱)、输出。

来自易仁永澄老师

解释一下概念,系统思维拥有两种视角,分别是黑箱视角和白箱视角。

黑箱视角就像一个黑盒子,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就如同绝大多数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电脑和手机的制造原理,只要它能用好用就已十分满足。这也被称为用户视角,在用户视角下,我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而白箱视角就像一个透明的盒子,我们把它层层打开来,可以一点一点看清楚里面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就如同我们学习化学,不仅要看到化学反应,还需要知道化学反应产生的原理。

如果我们希望学好一门知识,就要去想方设法弄明白其中的过程和原理,去对标和观察那些比自己更有竞争优势的人,看他们拥有什么样的白箱,从而让自己拥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因此,白箱视角又被称为专家视角,如果你对一个领域的系统有多层次、多维度的认知,那么,你必然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来自薛帅的美图

回到首图,我们在输入端画一个带问号的小人(迷茫的我),中间是系统黑箱,输出端再画一个有笑脸的小人(已澄清身份,拥有细分领域的我)。接下来思考,系统黑箱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迷茫我”走进去,出来就变成“有身份”的我呢?

如何把黑箱转化为白箱,让自己拥有输出端的笑容呢?我尝试着打开黑箱看一下。

01 下载在行APP,把职业规划在行专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赫然发现居然有物流与采购解决方案专家——从采购的维度谈职业规划。瞬间打开了我的思路,自己从事国际物流&进出口行业十二年,何不首先从本行业细分领域入手?

02 约见这位物流与采购解决方案专家,看看她是如何为客户解决痛点,传道解惑,找到市场刚需,了解和学习她的经验。

03 摸索行业内几个细分领域,精耕深挖领域内知识,免费给客户分享,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打造专家形象,进一步提升个人品牌识别度。

写下这三条后,黑箱秒变白箱,系统输出端的我一下子就变得身份清晰、明朗起来,不再是输入端那个茫然不知所措的我。

来自莹莹的Q图

其实,系统思维的用途远不止于此,举个例子。

老板给你一份本月产品销售报告,询问你对本月销量变化的看法。要如何回答,才能让老板觉得我们用心思考了呢?

同样可以用系统思维来分析。把本月报告上的销售数据当输出,再找出上月报告的销售数据当输入,系统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销量数据产生了变化呢?

这时,我们就要使用白箱视角把箱子打开,看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于给老板的答案究竟是怎样的,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当我们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切入时,就可以尝试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去分析。它或许不能让我们快速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毕竟很多时候,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学会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很快给复杂的内容,找到一个极简的切入口,快速有效的开始分析。

所以,系统思维的应用范围实际上非常广泛。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将其看做一个整体,理解为三个部分:输入、系统、输出。通过整体打包的思维方式,化繁为简,快速获得对事物的理解,快速判断出问题的关键点。

要点是:先思考、抓重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猫叔说,成功的捷径就是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处在迷茫中的我们,都可以使用系统思维进行分析,去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领域,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成为领域内的第一人!

(终极主题营 第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用系统思维找到你的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