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为人父母的3个错误育儿观,精明的王老太太都踩雷了

欢迎关注“漫漫看剧”,一起品味不同的世态人情。人生如戏,不如漫漫看剧。

文丨心珠漫漫   图源网络



知否》中的几位厉害的老太太中,大娘子的母亲王老太太,可算是智商爆表。

在“祖母中毒”事件中,王老太太跟明兰斗智斗勇时,几个回合之后,喊打喊杀的明兰有些撑不住了,若不是长柏和顾廷烨的救场,明兰怕是要输。

这么精明的一个老太太,却是一位失败的母亲。养的儿子,不成器;养的女儿,一个是蛇蝎心肠,却还是个惹事精;一个又蠢得要命,被个妾氏欺压多年。

近来重刷了这部剧,发现原来为人父母最怕的几个坑,她都踩中了。

01.

做错事,给她兜着

康姨母是王老太太的第一个女儿。王老太太对这个女儿,百般呵护。

娇养女儿,是很多人初为人母常有的事儿,但是王老太太的娇养,也太没有底线了。

不管女儿要啥,她都会想办法给。比如自己选夫婿、霸占嫂子嫁妆这样不得脸的事儿。

抢夫婿是在原著里写的。

当初康家和盛家,同时到王家求亲。心眼多的康姨母,跟偷偷去前厅的三兰一样,隔着帘子看了两位少年郎。

彼时康姨父少年有为,家世又好,还是嫡出,于是先挑了康姨父。王老太太架不住女儿求她,就同意了,这让大娘子觉得母亲偏心。

结婚时,康姨妈惦记上了嫂子王舅母最宝贝的“送子观音”,那是人家的嫁妆,人家母亲好不容易给女儿求来的。

霸占嫂子的嫁妆,是非常不体面的做法。宋代,女儿婚后,嫁妆归自己支配,想给谁给谁,不给你可不能要。

夫家若是用了人家嫁妆,可是一辈子的耻辱了。华兰婆婆算计华兰嫁妆,王大娘子气得要去跟她理论。而顾堰开用顾廷烨生母白氏的嫁妆填补亏空,是一辈子的污点。

可是王老太太不讲原则,直接逼迫儿媳妇把那尊“送子观音”给了康姨妈。

康姨妈嫁到康家后,康家开始败落,而偏康姨父是个花心的,小妾纳了一房又一房,康姨妈就跟一众小娘打擂台。

康姨妈歹毒,用正头大娘子的身份压制妾氏及庶生儿女。

明兰曾当着顾家长辈面,细说过康姨母的歹毒:

“ 我祖母知道确凿的便四个,五年前药死一个,两年前寻衅打死一个,就在年前康府有位妾室,一尸两命的叫人抬出去的。”

但是这些人命官司,都是王家使用手段给遮挡下了。

就这样,越发把康姨妈纵得,不知天高地厚,只要她想要的,就一定得到,没有合不合理之说。

比如唆使大娘子,给盛老太太下毒,拿刀去杀明兰,最后被顾廷烨一刀致命。

惯子如杀子,王老太太对康姨妈的娇惯,着实是害了她一生。


02.

没主意,替他做主

王老太太对长女如此娇惯,但是对儿子的教育,又比较严厉,放在大学士门下读书多年。

王老太太只一个儿子,就是王舅父,这人资质平庸,能力一般。王太师可是配享太庙的,但是到王舅父这里,混得竟还不如盛纮。

王舅父在王老太太跟前,也是唯唯诺诺的,一直不敢自己拿主意的样子。

康姨母唆使大娘子给盛老太太下毒,被明兰拿下,康王两家来盛家处理这事儿。本来这事儿,应该有家里主君去处理,但是王老太太跟着王舅父夫妇一起去了。

在盛家,一直跟明兰斗法的,是王老太太。她拿着小女儿的前程去拼、拿着整个王家去拼,去斗狠,王舅父都不敢说啥。

略略清醒的王舅母一度看不下去,请求婆婆,不要为了小姑子一个人,毁了王家,还不是被王老太太呵斥到一边去了。

康姨母死后,为了给她复仇,王老太太拉着儿子去投靠太后。

太后给过她们思考时间,王老太太在路上,一碗面的时间,就替儿子做了王家的主。

她一边说着让儿子拿个决断出来,一边又摆出一些大道理,谈了他们王家之前多么风光,眼前这个儿子多么不争气。

王舅父虽然能力不及父亲,但好歹也是有个一官半职的,没啥魄力,走稳的路线,倒也可以安稳过一辈子。王舅父自己也不想去冒这个险,反问母亲,何必再去火中取栗?

瞧王老太太说了什么:

你父亲和我从一片荒芜中,替你们挣下了一片亮堂堂的地方,所以,即便你不是一个有天资的孩子,也能在官场上走到今日。可你为你孩子,挣下了什么?

于是一碗面之后,王老太太带着王舅父重新回到太后跟前,拿着整个王家的前程,去给她的宝贝女儿复仇。

结果弄得,王家百十来号人,被流放的流放,被发卖的发卖,王家一个高门望族,就此败落。


03.

放养孩子,缺少陪伴

大娘子是王老太太的小女儿,性格单纯直爽,但是也不怎么通诗书,又没啥心机,很容易被他人唆使。

大娘子10岁之前,是跟着乡下叔父一起生活的。叔父对她百般疼爱,乡下小地方,也没那么多宅门算计,这才养得她天性纯良、性格直爽。

这性格,在简单的家庭关系中还可以,一遇上复杂点儿的大户,稍有不顺,那就应付不过来了。大娘子天性直爽,学不会水磨硬泡的忍耐功夫,吃了很多亏。

再加上又不怎么通诗书,跟丈夫也没啥共同语言。这让能跟盛纮谈诗论词的林小娘占了先锋。

王大娘子一个高门闺女,低嫁到盛家,而且还是嫡妻,夫妻感情不如意,还被一个小妾算计多年,管家权也是丢了又丢。

王老太太才识和智慧都高,小女儿却愚钝暴躁,焉知不是因为她的放养造成的。

很多教育专家强调,育儿中,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尤其是10岁之前。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中容易有缺陷,比如没有安全感,讨好型人格,再比如内心对亲情的极度渴望。

原著中,盛长柏曾这样聊起过母亲:

“在幼时,娘常说王家叔公虽待她极好,可她最遗憾的是,依旧不能承欢于亲生爹膝下。与邻家孩童玩耍时,总不免被人欺负是爹娘不要,丢弃了的。”

后来,不管盛老太太怎么告诫,王大娘子跟她那个狠毒姐姐,一直来往。听她的唆使放印子钱,给婆婆下毒……

儿子女儿争气,儿媳妇也是清流人家,婆婆也没那么多事儿,林小娘又挪去了庄上,本来日子只会更好的大娘子,落得一个被囚禁在老家祠堂10年的下场。


04.

王老太太老谋深算,却不是个好母亲。

她一味偏袒,把大女儿骄纵得心机歹毒、不知天高地厚;她性格强势,把儿子压制得愚孝;后来又因着忙碌,忽略了对小女儿的情感陪伴。

为人父母的3个坑,好巧不巧,她都不偏不倚地踩中了。还搭上了整个王家,结果真是让人唏嘘。

细细想来,也是她自己立身不正。剧中她跟王舅父商议是否投靠太后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若你父亲在世,你妹妹就算是再有十桩罪过,那姓盛的、姓顾的,敢甩一个脸色?

瞧吧,她的认知观念里,首先考虑的不是是非对错,而是权势地位。自己权高位重了,做任何事都有道理。

看过这样一句话:“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为人父母者,总要先正其身呀!

作者介绍:

心珠漫漫:宝妈,努力摆脱油腻的80后老阿姨,读书、看剧、写字,是为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否:为人父母的3个错误育儿观,精明的王老太太都踩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