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跟上学不是一回事

与朋友聊起一个话题,说过去徒弟跟师父学手艺,那是非常虔诚的。朋友说,上学如果能跟学手艺一样精诚所至,那该多好呀。

实际上,学艺跟上学不是一回事。我们说上学叫普及义务教育,打好基础,学的是最基本的知识。你真要去长能力,还得去学艺,这跟上学不是一回事。

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好好读书,你就去学手艺。”堂弟就是因为调皮捣蛋不愿意读书,最后被叔叔拉去学了铁匠。


回顾我们现在参加工作,安身立命的能力哪个是上学的时候跟老师教的有关呢?早餐店,五金店,泥工水电,缝纫机修补,恐怕没有一个跟上学有关。上学给你打的是一个基础,他不是教你吃饭的本事。所以,有一句古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这个“师”是师父的“师”,父亲的“父”,实际上并不指老师的“师”。师父给徒弟的是吃饭的本领,给徒弟的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就如同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是一辈子随身带的东西。


上学学知识与跟师父学艺、学本事是不同的。跟师父学艺,首先是要追着学。那就是要主动去学的,很清楚自己找师父是来学什么的。而在学校里学习就不是这样的,是被动学习的。老师拿着课本,填鸭式的教,考试就考这些,还有标准答案,学生不学也不行,课本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敢超越课本与考试大纲,也不敢有自主创新随己越位。但是,学艺就不是这样,得追着师父学的,不是师父教啥你就学啥,是有主动性。


《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跟菩提老祖学艺,菩提老祖问他:

“你学这个吗?”

“不学”

“你学那个吗?”

“不学”

最后孙悟空要学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这是孙悟空真正想要学的。最后,孙悟空日夜练习,终于学成本领。


当年的齐白石,就是干粗活的木匠,打打桌椅板凳的。有一次,他师父带着他走过一条田间小道,对面过来几个木匠,师父拉着他给人让道。齐白石不高兴了,他问:“师父,咱们都是干木匠的,凭什么给他们让道呀?”

师父说:“咱们就是打打桌椅板凳,人家是雕花木匠,比咱手艺高,咱们得给人家让道。”

齐白石一听,那我今后就得学雕花,我要当高级木匠。于是他就追得他师父,“你得教我这个,教我那个。”到后来,他拜了画家胡沁园为师,学了《芥子园画谱》,最后,齐白石成了一代大家。

齐白石学艺跟我们上学的时候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一样的。


学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要学会偷着学。在行内接触很多前辈,谁身上有好处,就得琢磨跟人家学习,人家的长处你弄过来,它就是你自己的东西。


上学的时候,有人说,要跟学习好的同学学,那只是学学习方法而已。在学艺过程中,就不一样,只要有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就得虚心地跟人家学。而且,跟人家学习的时候,出于同行之间彼此的竞争,有人是不愿意教的。那怎么办?那就得偷着学。并且,是在没什么准备的时候,人家不经意间说出来的、做出来,自己偷偷地看了一眼就会了。


当年郭德纲在天津的时候,那些老先生在说书之前,让这帮孩子们帮着端茶倒水伺候着师父,郭德纲就去伺候局了。这些老先生凑到一块儿,抽着烟喝着茶水,就讲行里的事,谈资就是说书的一些内容,关节、要害之处、技巧。郭德纲站在那儿端茶倒水,他是个有心人,就把在老先生这儿听来的,尽管有时候听得不是那么完整,就是那么一耳朵的事,可是他多年以后一回忆,就长进不少了。

所以,学艺,还要偷着学。既追着学又偷着学,学艺就功到自然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艺跟上学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