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自己的时间管理办法

这是未央的第81篇原创,此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randyz525 。
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公众号名称及 ID,加白名单请在后台私信留言。
作者 「未央」,写作路上的长期主义者,行动派!
微博@飞奔的未央菌,个人微信:18654550698。
image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加班仿佛已经成了常态。不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公交车上,你都可能会听到关于时间不够用的抱怨。然而,事实并非真的如人们所说的这般。大部分时候,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你没有高效利用时间。

大约从一年半前开始,我就发现自己的时间变得宽裕起来,而同办公室的同事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我并没有仔细去考虑这个问题,直到最近读了本田直之的《杠杆时间术》一书,才回想起这件事,并深刻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是我在不经意间已习惯把流程标准化,把日程格式化,把问题集中化。

基于上述几个习惯,我就能非常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并把它和个人时间区分开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不再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不论遇到多复杂的时间,我都绝对不会跟自己说“忙死了”,而是会说这几件事情挤在了一起,我需要时间慢慢梳理其中的关系。

image

首先说的习惯就是流程标准化,就是把一些具有重复属性的事情进行标准化处理,以降低工作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一些每天都要处理的日常事务,我试着去分析其中的共性,并按优先级来优化其处理顺序,并运用一些技术手段,让这些每天的日常事务可以以近似自动化的方式去执行,而不要过多的人工干预。举个例子,对于每天需要处理的一些数据报表,就可以自己用python编程语言设计一套程序,每天早上只要将数据输入程序,就可以呈现出我需要的结果,而不是每天都去重复处理相同的事,机械重复不仅低效而且非常乏味。

image

其次,关于日程格式化。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我举个相对容易理解的例子。在我们小时候,从周一到周五,我们都是在学校度过,不论是上课、吃饭还是作息,都按照日程表行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到了该上课的时间,我们可以不用思考就进入课堂开启学习模式。到了午饭时间,不需要动脑就知道该去食堂吃饭。而到了晚上下了晚自习,就会自动回宿舍进入睡觉模式。在这种拥有日程表的生活里,即使是最懒惰的人,也会按照日程表行事,多少会学到一些知识。

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成年人,如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大部分不自律的人,不是在外流连于商业街,就是回家葛优躺。很少有人会自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比如给自己充电。但我愿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对自己的日程格式化,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具体说说把日程格式化的好处,实际也是习惯养成的一个过程,比如固定早上5点起床,6点看书写作,7点吃早餐,晚上8点到家看书学习,9点做XXX。一旦你设计要这样的日程格式,就有个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到了时间点就干什么事,而不是无所事事,白白将时间浪费掉。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日程,很多看似枯燥的事,比如早起,比如锻炼,都变得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不是浪费心力,去苦哈哈的坚持。相信时间的力量,会让这种格式化的日程持续释放巨大的能量。

image

最后一个习惯是问题集中化。这个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时间管理想象法则的学习,即对一些非要处理不可但并不紧急的事,我习惯于安排一个固定时间集中处理,在我没有到达这个既定安排的时间之前,任何人都不要试图催我,催我也没用,我不会去打乱自己的日程安排处理这种并不紧急的事情。

当然,不论如何安排你的日程,总要留出一些冗余,以便应付一些突发事情。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同样的24小时,你如何高效利用这24小时,从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你事业的高度,我对此深信不疑。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我自己的时间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