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意思是只要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每天像个小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终会有所成就。
去年山东省作协公布新进会员名单时,58岁的王秀云大姐名列其中。
王秀云入作协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她没上过一天学,早先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盲。
王秀云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只上过半天学。说白了和没上过学没有区别。
后来到了适婚年龄,她嫁给了一位民办教师。婚后老公上班,她在老家带孩子种地。
她老公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些作品经常刊登在一些报纸杂志上。后来机缘巧合调到了城里工作,王秀云也跟着进了城。相比较在农村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
到了城里以后,王秀云看到老公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杂志上,心里很是艳羡,想着自己能写文章就好了。
可是想归想,她没上过学,除了认识自己的名子,别的字认识的用手指头都能数过来。怎么可能写出文章呢!
于是42岁那年,她开始让她的孩子从拼音开始教她。常常记不住“b”和“d”“p”和“q”那个半圆面向哪个方向的她,每天像着了魔,常常是睡觉时用手比划,干活时用手比划,有时吃饭时还拿筷子比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她学会了全部拼音。
学会了拼音,她又让孩子教她查字典。为了多练习,她兜里经常装一本袖珍字典。回老家干农活中间歇息时,就从兜里掏出字典练习查字;在家里做家务时,得空也练习查字典。日积月累,几个月下来她学会了查字典。
没有上过学,她不会写字,不知道笔顺笔划。于是她就从字典上查每一个字的写作顺序,在本子上比葫芦画瓢,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常常写到半夜老公催几遍才去睡觉。
会查字典,认识了字,于是老公给她找些优美的文章,让她读让她抄。看到那些名篇佳句,她仿佛看到财宝一样,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读起来抄起来。三年时间,她抄满了十几个笔记本,从笨拙的一笔一划开始,到后来的娟娟字体,每个字都浸染着她的勤奋、坚持和努力。
会读会写后,她开始慢慢学着背诵一些名篇佳句。但是那些内容往往是这边读,那边忘,可以说扭头就忘。有时即使记住了,第二天又忘的一干二净。其实大多数中年人都有这种情况,王秀云大姐是怎么处理这种今学明忘情况的呢,用她的话说就是笨人就用笨人的方法。
于是她把那些名篇佳句抄在一个小本上,本子要小,可以装进兜里随身携带,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拿出来反复诵读。
出去买菜时,路上她在诵读;洗衣做饭时,她在诵读;在老家干农活时,她也在诵读。甚至睡觉时她还在在诵读!
十几年的时间,王秀云大姐就是凭着自己的勤奋、毅力、耐心和坚持,付出比常人多数倍的付出,阅读了国内外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很多作品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红楼梦》这本长篇巨著,她竟然也读了三四遍。
十几年的时间,她不仅阅读中外名著数篇,她自己写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加起来也有一百多篇。很多单篇作品刊登在很多知名报刊杂志上,比如《山东文字》《时代文学》《当代文苑》,并且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合集《到山里拾柴禾》。
从不识字到后来出书成名,十几年的时间,王秀云大姐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从一个拼音,一个笔画,一个词,一句话开始慢慢积累,苦心研学,最终在文坛上花开不败。
古人云“水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不要小看一滴水的力量,也不要小觎一个词的作用,日积月累,它们照样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你的日积月累,终将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