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年纪,不一样的心境

常言道:“三岁定终身”。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有小孩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充满了智慧,对教育孩子也能起到很好的启发。所以新手爸妈们最希望的是孩子能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也就成了首选。

孩子们是不认字的,因此父母通常选择的两种方式:一种是闲暇陪伴孩子时一句句教;另一种是利用早教机等工具让孩子反复听。但从我们成长路径来看,这两种方式对父母孩子都是没什么耐性的。最折中的是培养孩子看图画,给他们讲故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途径。

而这本手绘版《滕王阁序》可以很好地寓教于乐,整本书是个完整的彩绘长卷,正面是正文、译文和配图;反面是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的行书。

小侄女看我的这本书,虽然看不懂字,但对这本另类开页的书也挺感兴趣,更喜欢书里的插图,我给她小小讲解了这本“图画”书,最后开开心心地抱回去了,待她认识字的时候能够好好读一下这本独一无二的小书,也希望她能记得这个有意思的下午。

图片发自App

关于《滕王阁序》,背景典故众所周知:

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王勃是初唐四杰的其中一个,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而《滕王阁序》是典型的骈文。什么是骈文呢?作为非专业人士,只记得高中语文老师的说过的一个词——对仗工整,百度上解释骈文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这篇《滕王阁序》便是骈文史上的巅峰之作,知乎网友对他的解读是非常透彻了:王勃这样临场命题,即兴发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还能保持千古名篇的水准,只能一个词,天才。骈体很难。有字数对仗平仄的限制。最难的还不是这些,这些作诗机或许比人作的好。当然古代没有作诗机的,全靠脑子记忆选典故。所以能做骈体的都是人才,古代百科全书一样的人才。

回过头来读这篇文章,最爱的已经不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是那段自我介绍: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关山难越,谁来为失意人悲痛?萍水相逢,都是异乡漂泊之人。他以“失路之人”自指,叹息自己的命运,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这又何尝不是现实社会的写照,大多数人随波逐流,囫囵过着日子,要问一句: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一脸无奈吧。

大抵是年纪不一样,心境也不一样了,推荐大家再用心看一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一样的年纪,不一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