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所有人 各位伙伴好,今天分享曾老师在网校答疑的文字。

网校里面有一个项目是让孩子每天听黑板报新闻。

有学员问,黑板报的新闻需要和孩子讨论吗?

关于这一点,家长能够引导、和孩子讨论当然是好的。

听黑板报的新闻,每天持之以恒,那么如何才能渗透给孩子,让他的大脑里头能够真正地听得进去、接收进去呢?

家长进行适当的问答,并且讲得有意思或者能够发挥一下,这些点点滴滴的信息,对孩子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最简单来说,你跟他讨论是能够引发他的注意力、使他更加关注的。

要知道,儿童和少年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可不是我们成年人想象的那样,他们只要注意力到了就能很深的、很快的记住东西,这不用怀疑。

所以,通过问答互动,可以引发他们对一些信息的关注,能形成有效的烙印。一则新闻、一个名词、一个政治术语,在他的头脑里,如果能够烙下比较深的印象,就取到了我们要的效果了。

日积月累,他一遍一遍的过脑子,扫描一样,慢慢地逐步地加深,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千万个点慢慢地、逐渐地形成之后,它就形成了一个面,能够逐渐地形成对社会、对新闻的立体感。

从一开始的单薄,到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会慢慢地形成一片丰富的树林,他们慢慢地就会构成对社会的理解。

后来他所接触到的这些新闻事件,就有了一个自然的背景,这些背景能够帮助他们,提供理解的素材和养分,那么他们以后就会越听越觉得有意思。

等他自己觉得听得有意思的时候,他就自己入戏了。看新闻能够有很多背景作参考,自己看出味道来了,那么这个单调的新闻,对他就产生了意义,包括我们大人也是。

你说大人都会关注新闻吗?肯定不是,生活中很多成年人也不关注各种政治新闻,那他们为什么不关注呢?

除了工作跟这些新闻、跟这个社会没有半毛钱关系以外,会不会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呢?

比如,知识结构所导致的理解,他们的线索知识匮乏所造成的没有粘性,就不产生兴趣。

以让孩子产生兴趣的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建立粘性的基础,他越是对这个形态有认识的基础,就越容易激发他听得懂,看得明白,就觉得有趣,然后形成良性循环,吸引他们慢慢地走进去。

他越是关注,他形成的基础就越厚实,这就会帮助他以后在这方面不断地深化下去。

简单说就是家长能够进行一定的引导,哪怕是讨论,哪怕是开一些玩笑,根据新闻里边的那些话语开个玩笑或者问答一下。

比如说,你说看到菲律宾如何如何了,那妈妈在吃饭的时候可以突然问他一下,你知道菲律宾的总统是谁吗?如果孩子经常听新闻,他就会对这个词有印象。

再比如,今天听了这则新闻,妈妈根据今天的这整个新闻,就是黑板报20分钟长的新闻的内容给孩子出一两道题目,说对了,就有奖励。

这样挺好,这样一边吃饭,孩子就会把耳朵张起来,努力地听,你也一起听,然后就给他出个题目,比如说中国的这个航母命名为什么名字啊?是什么舰哪?这个都是刚才新闻中出现过的。

又比如说,英国伦敦发生了恐怖袭击,那么问这个袭击中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然后英国的首相叫什么名字,这些都可以跟他问答。

不要问多,每一天就问个两、三条就可以了。记住聚沙成塔,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累积的力量、匀速前进的力量是很惊人的。

因此,简单地说,我当然支持家长们有讲解、有讨论,在跟孩子一起听新闻的时候,希望大家一定要让孩子坚持地听博思园的黑板报,这是很重要的。

这些微元素渗透几年之后,将会形成你意想不到的一番惊喜局面,这是对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