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归零,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11月27日,银保监会方面表示,截止11月中旬,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完全归零。从2007年6月国内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成立,短短的13年间,P2P从金融创新,到爆雷潮,终于陆续清退、归零。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公开表示,截至今年6月,网贷平台“还有出借人的8000多亿元没有回收”。

平台没了,投资者的千亿损失也遥遥无期。

人生跌倒了不要紧,要认清那个坑,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入坑。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坑,让我们刨开覆盖在上面的土仔细看一看。

P2P是一家信息技术服务公司

绝大部分的P2P公司就是一家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是没有任何金融从业资质的,更谈不上专业的风险管理了。尽管有些项目是由网贷公司或第三方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是这些担保公司自身的资质和偿付能力由谁来确认,出了问题,如何强制执行。事实上,很多担保公司和项目方甚至网贷平台都是同一家的集团,自己担保自己,何来保障可言。

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网络借贷平台仅为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居间服务,无须承担还款责任。如果平台的经营范围在正常业务活动的范畴内,网络借贷平台无须承担还款责任。

P2P的平台风险明显

P2P并非中国独创,他起源于欧美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2005年全球第一家网络借贷公司ZOPA成立,它在发布贷款项目信息的同时,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划分信用等级、强制按月还款、雇用代理机构追债等,以此来控制贷款项目的风险。2007年LENDING CLUB成立,将网络借贷推向高潮,他采用了网络借贷与社交平台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贷款者,不是被银行所拒绝的信用状况低下的人群,而是一些聪明的人,他们知道如何用更低成本的债务来偿还更高成本的债务,也就是他们本身具备偿还能力和意愿。2014年LENDING CLUB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全球P2P行业的标杆企业。

但是在中国网贷发展初期平台创办者基本都是互联网科技人员,不具备民间借贷背景,更谈不上金融从业背景。借款人中很多是因为缺乏抵押物、征信不良无法在银行贷款的高风险人群,其中不乏很多无还款能力、无理财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当这些借款人发生逾期拖欠、破产或者跨平台重复融资、甚至骗贷情况,这个风险无法控制。

随着P2P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理财作为P2P的另一个形态也红火起来。这种形态更具欺骗性,以完全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来募集资金,理财资金池里鱼龙混杂、期限错配,平台本身也没有合规的资质,没有准入门槛并缺乏监管。

政策已对P2P释放了预警信号

从2014年到2018年的“互联网金融”每年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和2015年都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6年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2017年提出“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2018年提出“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就直接缺席了,但“刺激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壮大数字经济”的内容也适用于互联网金融,这也给合规平台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充分发挥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引导更多资源投入到支持实体产业发展中,解决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2020年提出“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防范系统性风向”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措辞的变化折射了行业监管从支持到谨慎到监控的动态变化。

P2P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万亿规模、万家公司的行业,经过十几年一个轮回彻底归零,给金融行业的最大的启示就是无论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如何,势必要在监管视野之内。

那给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的认知和财富是匹配的,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知,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缺陷,永远不要妄想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外捞金,即使短时期内运气爆棚财富超过了认知,这个社会也会出现100种类似P2P的工具来收割你,直到财富和认知匹配。


你可能感兴趣的:(P2P归零,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